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张鑫)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生机潜伏、万物蛰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封慧提醒大家,大寒过后,人们应注意收藏阳气、顾护阴气、补益正气。因为人体正气不足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如常见的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等。而人们通常会在大寒节气通过进食一些参类来补益正气,以增强免疫力。那么这些参类到底有什么具体作用?不同体质的人群又适合吃哪些参类呢?来听听封慧医生怎么说。
人参
性味温,味甘、微苦。它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在古代,人参常用于急救,如拯救大吐、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所致的元气虚脱、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不仅如此,人参还可以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西洋参
西洋参又称为花旗参,性凉,味甘、微苦,它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西洋参可用于因气阴两伤引起的体倦少气、身热、汗多以及口渴心烦等症状,常和西瓜翠衣、竹叶、麦冬等同用。
人参和西洋参都有补气作用,但是人参性偏温,而西洋参性偏凉,因此人参更适用于气虚伴有阳虚的患者,而西洋参更适用于气虚伴随阴虚有热的人群。
党参
药性平,味甘,可补中益气。不过,它和人参都有补益脾肺之气的作用,但药力相对较弱。运用党参在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脾虚泄泻等脾气虚弱的症状时,常和白术、茯苓同用。在治疗肺气亏虚引起的咳嗽气短、声低懒言等症状时,可以与黄芪、蛤蚧等药同用。
太子参
药性平,味甘、微苦,它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作用。对于食少倦怠、自汗、口干口渴等气阴不足的轻症以及热象不明显的人群,可服用太子参。相反,如果气阴两伤症状明显且有热象时,出现乏力气短、汗出不止、心烦口渴、小便短少以及大便干结等症状时,可以服用西洋参。
以上的几种参类都具有补气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参类都具有补气作用,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丹参等就不具备补气的作用。
玄参
药性偏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作用。玄参如果与生地、麦冬同用,可以治疗阴虚津伤、肠燥便秘;而如果和黄芩、连翘同用的话,就可以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肿痛。
北沙参
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它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因此北沙参既可以补肺阴,又可以清肺热,在因阴虚肺燥有热引起的干咳、无痰、咽干或伴有声音嘶哑等症状时,可以服用北沙参。
南沙参
虽和北沙参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不过它们的功效非常相似,都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但北沙参清养肺胃的作用更强,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弱,但它却比北沙参多了化痰的功效,因此在出现干咳少痰、痰粘难咳、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可以用南沙参搭配麦冬、知母、川贝母来治疗。
丹参
味苦性寒,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作用。丹参搭配生地、当归、香附等可以治疗因瘀血阻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以及产后腹痛等。搭配檀香、砂仁可治疗因血瘀引起的胸痛、腹痛等。而搭配酸枣仁、柏子仁等可以清心凉血、除烦安神。
医生提醒,上述的这些参类都不可以和草药藜芦同用。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往往各种症状会同时出现,病因复杂多变,所以不建议擅自服用参类草药,如有不适,应当到医院就诊。此外,药物只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方面,而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以及平和的情绪都会对增强人体正气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