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出两种病!生活中这种常见的小虫子不可大意
2022-01-13 12:5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顾言午 周雁飞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周雁飞)我们在生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有些昆虫不仅喜欢叮咬人类,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甚至有致死的风险。最近,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被一种特殊的虫子叮咬后引发高热伴有剧烈腰痛的患者。

家住淮安的陈女士今年60岁,是一名护林员。十天前的一天晚上,陈女士在家里突然感觉到浑身没有力气,伴有发热、双下肢麻木和严重腰痛的症状,在当地医院新冠肺炎检测阴性后,住院治疗,经过5天的抗生素治疗,陈女士的病情未见好转,退烧药也丝毫不起作用。反复高热,高烧达到40℃以上,双腿触痛明显,高热时腰痛难忍,始终未确认病因。后来经当地医生建议,陈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门诊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患者高热腰痛,紧急收住入院。

入院后陈女士的病情快速发展,白细胞下降至<1.0*10~9/L,伴反复高热,查体提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同时伴血小板降低,铁蛋白升高,轻度肝损害,全腹部CT、胸部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肌电图、头颅MR没有发现明显异常。行骨髓穿刺+活检、腰椎穿刺,送检脑脊液宏基因检查,依然没有找出导致陈女士此次发病的“真凶”。感染科主任乔飞根据检查结果,仔细分析,考虑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能性大。于是,乔飞主任再次详细询问患者十天前的生活史,终于在患者口中问出了十几天前可能在守林时被不明昆虫叮咬的情况,于是送检患者外周血布尼亚病毒检测,进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送微生物宏基因检查,终于揪出了“真凶”——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合并立克次体感染,推测陈女士是在树林中被蜱虫咬伤。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多西环素口服,患者次日体温下降,2日后体温恢复正常,治疗5天后康复出院。

乔飞主任介绍,蜱虫是许多脊椎动物体表表面的暂居寄生虫,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寄存宿主,多存在于森林、灌木丛、开阔草原、山地等地方,虫体呈椭圆形,在吸血过程中将携带的病毒感染宿主。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的一种新型病毒,主要由蜱虫叮咬传播,轻症患者可自愈,重症患者会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蜱虫一般活跃在夏秋季节,在野外活动或者工作时,尽量不要在林间和草地上长时间坐卧,特别是家长带着孩子出门野游时,应提高警惕。在野外行走时,尽量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者将裤腿塞进袜子里,降低被蜱虫叮咬的风险。此外,蜱虫可先寄生在宠物身上进而叮咬人类,所以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出门遛狗时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遛狗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宠物狗的身上是否被蜱虫叮咬,并且要定期驱虫。另需提醒的是,蜱虫叮咬是可以引起家庭剧集传播,因此一旦怀疑感染,应尽早就诊,进行隔离。

乔飞主任分析,由于该患者从事护林工作,经常在树林中作业,可能是因为这次在树林中不小心接触到蜱虫后而被蜱虫叮咬,从而感染了蜱虫所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大多数感染者常表现为一种病原体的感染,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立克次体,无形体病等。该例患者同时感染两种病原体,因此,症状相对更重,且患者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进行性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全身多脏器的功能不全。该院感染科专家快速决策,完善骨穿+腰穿,通过淋巴结活检送宏基因检测快速明确诊断后,治疗效果显著。

据了解,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长期收治发热待查患者,诊疗经验丰富。发热待查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群,第一大类是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蜱虫叮咬后所患疾病,常常被误诊,其他如恙虫病、非结核分支杆菌、细菌、真菌、各种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第二大类是血液系统疾病,很多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初发症状为发热,常常就诊于感染科,有时候来势汹汹,常需要临床医生快速决策,多学科的联合诊治;第三大类是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第四类肿瘤相关发热;其他的还有神经源性发热、甲亢、痛风、组织坏死等诱发的发热等;省中医院感染科具有丰富的诊断手段,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更佳。

标签:叮咬;感染;发热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