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医既是一门医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讲究中正平和、顺意静心。一位好的中医,带给人的气场,必然是安静、祥和的。陈章妹给大家的印象便是这样的。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觉得病人本就很痛苦了,作为医生,如果不能够和颜悦色,那就是给病人又增加了一层痛苦。陈章妹凭着手里的银针,赢得了千千万万患者的信赖和尊敬。在患者眼中她的微笑和她手上的银针有着一样的祛痛“魔力”。她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成就,更是从医三十多年来最简单美好的快乐。
医术源于大众 当奉献于百姓
“我的技术,是无数患者的信赖成就的。我希望把它传给更多的人,也希望它能回报更多的患者。”每当听到患者的感谢与赞扬时,她都会这么说。
随着近年来门诊量的与日俱增,陈章妹每天要与70多名病患打交道。在接诊中,她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从不因为就诊患者的众多而压缩治疗时间。于是,拖班成了家常便饭。为了接诊更多的患者,她坚持每天早上提前上班,经常接诊患者到中午12点,甚至是1点,忙完后才有空匆匆去扒上几口饭。碰上急症病人,她更是多次放弃休息,从家中赶到医院施针。
一次,一个临近婚期却突然面瘫的小伙子挂了中医院的急诊号,陈章妹连夜从家中赶来为他针灸,经过一个疗程的针灸,患者的病情大为改观,十几天后的婚礼得以顺利进行,再经过后续的巩固治疗,最终让他的脸庞复原如初。复诊的时候,他给陈章妹带来了一盒喜糖和一块蛋糕,并动情地说道,陈主任的妙手回春是他收到最好的结婚礼物!陈章妹则回忆道,那天的午饭,冷饭配着蛋糕,是她吃过的最香甜的一餐。
(陈章妹在为患者施针)
融汇中西独一帜 待人可亲润病患
2006年,陈章妹拜入国家级名老中医程子俊门下学习,成为“江南程氏针灸”第五代传人。在跟随程老学习期间,她在学习传承“程氏针灸”传统针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将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和神经学交融到临床针灸上来,独创了“春燕衔泥”弹针式无痛进针法,在省内独树一帜。
(陈章妹跟随程子俊教授学习针灸手法)
此外,她还潜心钻研针刀疗法,充分借鉴吸收西医手术解剖的相关知识,不断改进针刀技法,实现中医、西医有机融合。多年的辛劳付出使得她的针刀疗法在治疗各种腱鞘炎、颈椎病、网球肘等疾病效果异常显著。她做的针刀治疗由于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许多适应症往往一次便可治愈,于是陈章妹被患者誉为常武地区的“针刀领头羊”。
一位饱受腱鞘炎困扰的患者,在一次乘坐出租车时无意中说起自己的病痛,开车的“的哥”随即脱口而出:“去中医院找陈章妹做针刀呀!”于是这位患者便慕名来到陈章妹处求诊,果不其然,“针”到病除……
面对病患,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没有刻意宣传,也无需自我标榜,她的医术和名声已悄然在患者中广为流传开来,似春雨润无声一样渗透到百姓的心里,患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毫厘见“针”功 平淡显真情
从收到人生的第一面锦旗开始,陈章妹就暗自认定,医术,是行医的根本,更是医德的最直接体现。
“药之不达,唯针可到。”扎针、行针、拔针,运力于手腕、凝气于腧穴,人体三百多个穴位在她的心中如同一幅精准的人体地图,每一针落穴都游刃有余又不失精准。一起、一捻、一落之间,病人便感到无比轻快,几十年的医术积淀,在不经意间尽显于外、复敛于内。
在临床诊疗中,陈章妹注重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她运用的浮针疗法,在治疗急性痛症和慢性痛症急性发作方面,有显著的疗效。70多岁的巢婆婆刚到医院时,腰痛得根本动弹不了。陈章妹仔细检查病情后,对她进行浮针治疗,第一次施了两针,30分钟后巢婆婆的腰疼就减轻大半,能够坐起来轻微活动。第二次浮针治疗后,巢婆婆已能自行行走。
浮针对头痛的疗效也是极好。一位50多岁长年偏头痛的男子来到中医院,原来他平时头痛不严重时,一般靠吃止痛药止痛,而当天头痛突然加重,止痛片吃了根本没效果,辗转求医找到陈章妹。陈章妹为他施行了浮针疗法,患者头痛渐渐消失了。第二次复诊时,他高兴地说,当天晚上头就完全不疼了,于是想再巩固一下,彻底去掉困扰了自己十几年的顽疾。
南宋《医工论》有云:“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用医术和精技为患者减轻病痛,用医德和仁心为患者送去温暖,这是陈章妹的行医之道,也是她的做人之道。
陈章妹(左三)与师弟及学生合影
【名医名方】寻筋啄刺法
慢性项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有“筋病刺筋”之说,治疗时取项背的筋结点针刺,使黏连之筋结得以松解,从而缓解病痛。陈章妹向读者推荐“寻筋啄刺法”,为遭受慢性项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通络祛痛,效果显著。
取穴:患侧项背部肌筋膜筋结点、曲池穴、外关穴。
功能:舒筋活血,通络祛痛。
主治:慢性项背肌筋膜炎等项背部疼痛病症。
刺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通过移动肩胛骨找寻筋结阳性点,消毒后,用毫针垂直刺破表皮渐达骨面,触及骨面后如雀啄般行针后随即起针,此处不宜留针,配合针刺患侧颈夹脊、曲池、外关穴,留针30分钟起针。
方解:“寻筋啄刺法”中的“筋”即“筋结”,意在患侧项背部肩胛区周围寻找筋结阳性点,并在此处行啄刺手法,使筋结松解,从而达到舒筋活血、通络祛痛的效果。配曲池穴,以益气养血、舒筋解痹;配外关穴以疏通三焦气机,行气止痛。
加减:伴头晕者,以患侧天柱穴为中心找阳性点,直刺0.5~0.8寸;伴头痛者,以患侧风池穴为中心找阳性点,直刺0.5~0.8寸;伴耳鸣者以患侧乳突后下缘找阳性点,直刺0.5~0.8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