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杨晶)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脚步的日益临近,冬奥氛围越来越浓,全国各地也兴起了一股冬季运动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与冬季运动。但是,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年纪还小,没有那么强的抗寒能力,总让他们在外面活动,感冒生病了怎么办?
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源动力,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大脑发育、潜能激发至关重要。而运动能力发育是判断儿童脑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运动有助于建立健康行为模式,形成新时代养育文化。缺乏运动与高血压、体重增加、体脂肪过多、呼吸困难、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等问题密切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需要从儿童开始重视并形成,且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医生,那孩子放假在家,如何科学的运动呢?
尽量避免的行为
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久坐、久躺的行为,如看电视、玩手机、沙发躺、持续看书等,尤其要注意控制屏幕时间。专家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屏幕时间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此外,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增加身体活动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引导小朋友参与家务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玩具、擦桌子、扫地、拖地、和家长一起走楼梯去扔垃圾等。
进行多样化运动
学龄前儿童每天累计运动时间应至少达到180分钟,运动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以及体育运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详细整理并列举了儿童运动类型推荐表,可供家长们参考——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
日常活动
日常生活技能:如用筷子吃饭、系鞋带、穿衣服等;
家务劳动:如洗小件物品、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和自己的物品等;
积极的交通方式:如步行、上下楼梯、骑车等;
玩耍游戏
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目标的游戏,如:
移动类游戏:障碍跑、跳房子、跳绳、爬绳(杆)、骑脚踏车、骑滑板车等;
姿势控制类游戏:金鸡独立、过独木桥、前滚翻、侧手翻等;
物体控制类游戏:推小车、滚轮胎、扔沙包、放风筝、踢毽子等;
肢体精细控制类游戏:串珠子、捏橡皮泥、折纸、搭积木等。
以发展重要身体素质为目标的游戏,如:
灵敏:老鹰捉小鸡、抓人游戏、丢手绢等;
平衡:过独木桥、金鸡独立、秋千、蹦床等;
协调:攀爬(攀岩墙、攀爬架和梯子等)、小动物爬行(熊爬、猩猩爬、鳄鱼爬等)等。
体育运动
游泳,体操,足球,篮球,跆拳道,武术,乒乓球,棒球,滑冰,滑雪等。
户外运动必不可少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可让儿童充分体验室内外的环境变化,提高应对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儿童沐浴在阳光与空气中,不仅能使运动与感官的体验更加丰富,适宜的日光照射还可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形成,对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户外运动也可有助于预防近视。
亲子运动其乐融融
特别推荐家长们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共同运动,不仅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头脑发达,还可提升亲子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适量运动有益健康
适量、充足的运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在运动中,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表现来判断运动是否适量以及运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