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圣洁而高尚的色彩。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我们向以白衣作战袍的英雄们致敬!
越是艰险越向前。在过去的200多个日夜,他们在抗疫一线书写精诚大爱,以生命守护生命,以生命之名护佑人民健康,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在这场影响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中国医务工作者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专业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世界赞誉。
誓言:主动请缨,他们以仁心践行使命
“你怎么就去了武汉?”
“那时候我被告知武汉疫情严重,特别缺能带队的ICU医生,觉得自己过去能干点事,就去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在武汉奋战了3个多月。大年初一,姜利就进入了武汉疫情“暴风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她被问过多次,“你害怕吗?”“还是有一点害怕的吧?”
她总是回答,“还行吧。”
因为,作为一名医生,她没有时间恐惧,所有的关注都在病人身上,“来不及恐惧”。
当未知病毒来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请缨,率先站在抗疫一线。
报名战“疫”,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主任医师写下申请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从年初奔赴武汉参加战“疫”到“家门口”请缨前往救治一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石晓卉又一次主动请战;
三次出征,从湖北武汉到黑龙江绥芬河,再到新疆乌鲁木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一线战“疫”126天,这样的“战时”状态对他早已是家常便饭;
“我先上”“若有战,召必回”“说上就上”……正是怀着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广大医务工作者心手相牵、并肩作战,率先构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固防线。
他们,用行动守护着医者誓言,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担当。
阻击疫情,“白衣战士”们用迎难而上的选择,诠释初心使命。
火线:坚守一线,在生与死的“战场”绝不后退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疫情暴发以来,身患绝症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与时间“赛跑”,把冲锋在前视为自己的本职。近日,他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人们不会忘记,防控一线,他日夜辛劳,为重症患者抢出了“生命通道”;危急时刻,他身先士卒,向着最危险处“逆行”,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始终奋战在最危险的“红区”。
迎战疫情,还有无数个奋战一线的“张定宇”让人们感动、泪目。
一名86岁的医生说,坐着轮椅也要上前线,“一辈子,不就为了几个病人”;“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张旃书写了“现代版《与夫书》”;“一场硬仗,各位多保重,共勉!”一名医生的朋友圈令人落泪;听说同行好友连日救治重症患者感染病危,一名医生泣不成声,但他说,同事倒下了,病人还得继续救……
——坚守!战场在哪里,他们就战斗在哪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亿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驰援湖北、赶赴绥芬河、转战舒兰,在第一线战斗了136天,经常一天就要奔波于多个地方。
全国各地和军队的346支医疗队、42600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呼吸科和传染科专家、全国10%的重症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主战场”武汉。此次医疗支援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坚守!人民在哪里,他们就守护在哪里。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带领全院职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常常工作到凌晨,和职工一道连夜加班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进行病房分区,连续多日疲劳作战的他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牺牲,年仅51岁。
从开展社区流调筛查、进驻方舱医院到重症救治、科技攻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衣战士”始终发挥着火线上中流砥柱的作用,像钉子一样坚守阵地,扼住病魔的咽喉,绝不后退半步。
担当: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接力奋斗
中国医师节这天,80位临床一线的优秀医生接过了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的奖杯。他们来自重症、呼吸、感染、中医、全科、公卫等30多个专业,在各自岗位上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团结合作是我们抗疫胜利的终极密码。”获奖者之一、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说,在雷神山医院,全国9个省市、286家医院的3202名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没有地域概念,没有中医、西医的理念差异,每一个人都围绕着更好救治患者展开工作,彼此启发、无私分享。
如今,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医学呼唤着更广泛的合作与创新。中国医务工作者,正站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承担着新的使命与担当。
从援藏帮扶,到回粤抗疫,再远赴伊拉克……一年来,医生徐永昊感慨,自己经历了一次难忘的人生历练。
在支援伊拉克抗疫的50天里,徐永昊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成为战友、伙伴和朋友。徐永昊感到,他们对中国专家非常尊重,有很强的信任感,“他们提前准备了很多问题向我们提问,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提出的意见他们基本都会参考。”
徐永昊说,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也让中国医务工作者有机会走上国际舞台,不只在医术和学术研究上寻求前沿突破,更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奋斗。
“今年的中国医师节,因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而变得更加厚重,更富有时代意义。”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家鸿院士说,疫情下的中国医师节将是一个契机,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更加浓厚,激励广大医师当好人民的“健康卫士”。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新华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