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先行先试摸索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路
2020-07-20 16:50:00  
1
听新闻

一、深化制度改革,抓实公立医院改革关键。一是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市人民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主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院长在医院党委领导下,作为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关键点,建立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医院章程制定工作,人民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二是推进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控制检查费用,市域内检查结果互认;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开展日间手术,有效降低药占比、耗材占比。2019年全市药占比29.8%,较2018年下降一个百分点;CT、核磁共振等项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大幅降低。2019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2.3%,未超过10%控制指标。三是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实施方案》,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和人事管理办法,实行人员“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按岗聘用、待遇保障”的做法。实行总量控制,通过综合测算、科学制订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标准,合理核定人员总量。推行人员备案制管理,创新公立医院编制和人事管理。按岗聘用人才,以建立健全编制备案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行全员聘用和竞聘上岗。保障福利待遇,备案制人员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进修培训、考核等方面与编内人员同等对待实行同岗同酬,并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在聘用期内由公立医院参照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全市现有备案制管理人员464人。四是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岗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向艰苦岗位、技术难度大、医疗风险大的岗位倾斜,实行多劳多得分配制度。同时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根据岗位特性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全面推行三级绩效考核,市卫生健康委对公立医院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医院对科室考核,科室对个人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单位主要负责人薪酬、财政统筹经费数额、职工个人绩效工资数额及晋升晋级的依据。

二、注重系统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一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成为三级乙等医院,中医院已搬入新址,并启动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120”急救站建设,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已经启动。建成省级示范卫生院16家、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8家、2个镇卫生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2个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水平。建成省标准化村卫生室224个,其中省示范97个。二是注重培育重点专科。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建设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院骨伤科创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培育单位,肿瘤科申报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阿湖镇卫生院骨科、棋盘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新安中心卫生院口腔科、马陵山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科室。全市拥有徐州市级临床和中医重点专科20个、建设单位5个,基层中医馆14个、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4个,建成徐州市级特色科室10个。三是寻求技术合作。市人民医院成为302医院、省人民医院技术协作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

三、优化服务措施,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下沉”专家业务带教、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专科医生工作室4家,县级医院优秀人员担任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1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60余人,每周不低于5天排班,在基层门诊、病房工作,实现同质化服务水平,基层就诊率显著提高,2019年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为65.71%,县域就诊率为91.5%。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统筹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验检查、医疗影像、公共卫生等业务信息系统,医疗卫生专网覆盖全市镇、村。“五大中心”与21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通远程影像服务,远程影像服务覆盖率达100%;107个村卫生室与心电中心实现远程心电服务。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优化。针对居民不同需要,设定适宜签约包型,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履约服务。目前,已签约居民10.09万户,35.71万人,签约率为31.6%,其中重点人群(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率为71.3%;残疾人签约率为75.2%;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达到应签尽签。四是公共卫生和持续性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逐步推进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衔接融合,着力加强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力争实现全部在管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四、着力构建医共体,拓展公立医院改革深度。一方面,构建县域医共体。市政府牵头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为成员。试点实施医共体内唯一法定代表人的治理架构,以市三家医院为龙头,组建3个医共体,覆盖全市21个镇级卫生院、343家村卫生室。成立医共体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医共体章程,设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6个管理机构。统一医保管理,实行总额控制从单个医疗机构向医共体转变,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统一人事管理,全面落实医共体内自主招聘,编制管理实行审批、备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药品采购,由龙头医院统一采购划拨到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统一信息管理,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县镇两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统一后勤保障,所有一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全部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承担。另一方面,从上下协作入手,打造“五大中心”建设。积极打造远程会诊、影像诊断、临床检验、心电诊断、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建设,龙头医院结合各自医疗优势和学科优势,通过向下延伸,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向上与徐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专家实现实时会诊。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