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级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2021-11-12 10: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苏以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为契机,将改革试点作为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实行“三医”联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为医改护航,率先基本完成“立柱架梁”任务,打造改革高地;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体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医改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系统推动改革成果集成落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国深化医改大局贡献了江苏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六年来,江苏坚持“三医”联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等“十个全覆盖”,有力助推了“健康江苏”建设。

一、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以医联体建设和强基层为主抓手,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达 72.07%,县域就诊率达 93.28%。一是着力打造医联体。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医联体676 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 98 个、县域医共体130个、专科联盟 30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 140 个,24 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进入实体化运行。二是推动基层机构转型升级。61.19% 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以上标准。选择 18 个县(市、区)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评定确认3 批 133 家“江苏省社区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参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1个以上特色科室比例达 50.6%。三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出台 27 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政策措施,2016 年以来累计培养全科医生6665 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7750 人。全省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从 2015 年的 20.43 万人增加到 2020 年的 28.58 万人,增幅达 39. 89%,基层卫生人员占全省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到 34.72%。四是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在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基层用药目录与二级医院相衔接。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 10 万元,年均增长率达 12.6%。五是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首创研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形成 16 类人群 1200 项点单服务菜单,全省重点人群签约率稳定在70% 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率99.72%。六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县级中医院建设,基层机构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是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动各设区市、县(市、区)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推动省属和市属医院完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遴选南京鼓楼医院等 4 家医院作为国家试点、38 家医院作为省级试点。探索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实行编制备案管理,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 190%,另增加 10%—15% 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和上门服务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三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全面推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日间手术、多学科联合诊疗,深化优质护理,加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全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 2013 年的30 元提高到 2021年的88元。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协同服务的“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率先建成覆盖全省集服务监管评价为一体、全业务融合、全程实时溯源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实现冷链设施监测、疫苗配送流向、疫苗储运和使用管理全程监控,并建立疫苗综合管理、评价、执法监督制度,形成管理闭环。率先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并正式运行,推动建立基础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多部门齐抓共管、毫不松懈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保供应和降药价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更多便宜管用、救命救急的好药及时充足供应,推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设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产品比例和金额比例“双控”指标,按月进行通报, 推动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全省遴选6个县区开展基本药物综合试点,总结经验并扩大实施范围。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每月零报告”和三级储备制度,2017—2020 年分别对 5、14、25、18 种短缺药品实行省级定点储备供应。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省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的制定、发布流程。2019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专面治理,已完成5轮省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涵盖骨科、心血管科、眼科、普外科等2600余个产品,平均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95%,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约25亿元。2021年起,组织完成两轮药品省级带量采购,涉及24个品种,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11.5亿元。落实国家5轮药品集采结果,218个规格中选药品全部执行后,全省每年可节约医保基金106亿元。

五、完善综合监管制度。以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督察为抓手,全面改革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卫生健康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实现卫生监督执法全程可追溯、执法程序正当和内容合法、执法结果实时公开。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信用体系建设 ,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卫生健康信用惩戒大格局。率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差异化监管,全省卫生健康抽查比例达到 20%。大力推进“互联网 +”在线监管,逐步实现系统内、外,以及区域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移动执法、在线监督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执法形式智能化、多样化。

六、加快构建智慧健康体系。把“互联网 + 医疗健康”作为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快智慧健康发展进程。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全民健康平台,归集3.57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等数据。164 家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国家评定四级及以上标准,约占全国总通过数五分之一。建设互联网医院 115 家,为城乡居民提供预约诊疗、健康咨询、慢性病常见病线上诊疗、药品配送等服务。依托县级以上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面向基层开展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远程医疗相关服务覆盖 92% 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探索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新路径。

标签:公共卫生;服务;健康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