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自行医以来,敏而好学的王建伟秉承刘氏骨伤之特色,注重中医骨伤流派之交融,取各家之长创新技术,逐渐在医学教研中均颇有建树,在他的带领下,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在省内乃至国内学术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建伟以一名共产党员和白衣战士的高度使命感,始终奋斗在抗疫一线,而面对众人的夸赞时,他却淡然回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传承创新,非遗造福百姓
踏入医学的殿堂,学无止境的治学态度贯穿了王建伟的一生。1986年后进入无锡市中医医院工作,他跟随“刘氏骨伤”的传人邹文浩勤练苦读,秉承刘氏骨伤学术思想;之后又拜国医大师刘柏龄、全国名老中医施杞为师,学习天池、石氏伤科流派之精髓,作为三个骨伤流派的传人,王建伟在反复研习中博采众家之长,在融会贯通中创新学术思想。他在骨伤科“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等理论基础上,结合刘氏骨伤疗法特点,提出“内外筋骨并重,局部整体互参,中西结合相补”等一系列新的学术思想。王建伟认为,气血辨证应贯穿整个骨伤疾病诊治,对筋骨并重者尤推筋,对脏腑辨证除了补益肝肾,更应从脾胃论治,所谓善补肾者当从脾胃求之。用药时倡导整体观念,标本兼顾,他的处方经常是小方轻剂解决沉疴大疾,用药独树一帜,反对墨守成规。
王建伟更是把刘氏骨伤疗法中的药物外治、手法和夹板固定等特色疗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他擅长以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复杂四肢骨折,并在传统手法基础上创新提出“骨折逐渐复位法”,用于治疗难以快速复位的骨折,因为小夹板动静结合的理念非常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它既能让骨折端保持在固定位置,又能使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该疗法的推广使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99年的小年夜突降大雪,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4小时内门急诊共收治了99名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人,正是使用了这个疗法,几乎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救治,这让他们感激不尽。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王建伟又将目光瞄准了3D打印与传统小夹板的结合,这样“时尚”的第四代小夹板目前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中,从而能够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治疗。
勤勉钻研,勇攀学界高峰
要提升医院骨伤科的地位,单会行医还不够,科研、教学也必须同步发展。王建伟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对传统疗法进行升级创新,形成多种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应用。他积极探索医疗新模式,主持成立脊柱病一体化诊疗中心,牵头制定国家中管局脊柱病一体化诊疗方案;他紧跟医学前沿,重视新技术引进,在省内较早开展关节镜下软骨修复移植术、3D打印数字化骨科技术等新技术。他参与研究的中药复方“脊髓康”,目前已在蛋白基因分子的层面研究其作用机制,临床上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给这类患者带来福音。
王建伟主持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及骨重建与修复实验室,带领团队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骨伤学界科研高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6项,获得国家专利14项;带领医院骨伤科先后成功创建为省中医示范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重点学科、无锡市骨伤临床医学中心,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收治病种齐全、就诊患者最多的骨伤专科。
薪火相传,树立优秀典范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建伟是一名“严师”,这个“严”不仅是要求学生,更是对他自己的要求。
门诊带教时,从询问病情到体格检查,王建伟每一步都做得认真规范,他说,跟着我学习的既有高年资的研究生,也有初上临床不久的实习生,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他们的范本,只有我自己做好了,才能教出好学生。遇到疑难杂症时,他也会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大家的诊疗思路并及时指出不足,给学生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学术研究时,他告诫学生们不能急功近利,要能沉下心去钻研。当博士研究生信心满满地将自己刚完成的论文初稿交给王建伟时,觉得瞬间轻松了许多,没想到很快便收到了王建伟发来的修改稿,文中满是红笔标注的修改意见,大到文章结构小到标点符号,无一遗漏,这位学生的心中满是惭愧和感动,王建伟严谨的治学态度就是这样影响着他带过的一届又一届学生。
为了能更好地和学生们交流,王建伟每周都会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听听他们各自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再逐个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多年以来,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师生间独特的学习氛围,在讨论中教学相长。他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们树立了优秀的典范。
大医精诚,奋战抗疫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时任骨伤科主任,也是一名老党员的王建伟义无反顾地冲在抗疫的第一线,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不会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在医疗一线进行积极高效的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奋战了近二十天。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中,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每天24小时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突发状况,忙碌之余还要完成完善防控流程、督查防控培训等工作,常常忙碌至深夜。连续多日的坚守虽然疲惫不堪但始终心系疫情,让他只能通过安眠药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面对身边人的关心和担忧,他却云淡风轻地表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武汉我没去成,那就为守护好家园尽好这份责任吧!”在他的带领下,所有骨伤科的医护人员纷纷报名请战,支援一线,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重要岗位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医名方】祛瘀通督方
组成:黄芪30g,当归尾12g,川芎10g,赤芍12g,水蛭10g,蜈蚣1条,制大黄10g,泽泻10g,肉苁蓉10g,仙灵脾10g,桑寄生15g,独活10g。
功效:祛瘀通督,补气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瘀阻督脉、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症见:腰部疼痛,以刺痛感为主,痛处拒按,双下肢麻木,怕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用法:水煎至200ml,口服,晨起及晚间睡前温服,每日2次。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其味甘、微苦,归肺、脾、肝、肾经,补脾胃之元气,滋气血之源泉,补气行血,气行则血行,气血通调,则瘀去新生;当归尾味甘、辛,甘温质润,归肝、心、脾经,重在补血活血,养血和营,兼能散寒止痛、养血润肠通便,为臣药;川芎味辛、温,为行气活血之圣药,通调周身之气血,亦为臣药,配伍黄芪、归尾,共助补气行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效;赤芍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水蛭、蜈蚣为破瘀之要药,两者共奏破血行气、逐瘀散结、通络止痛之效;仙灵脾、肉苁蓉温肾壮阳、强筋健骨;制大黄破气散瘀、清热通便;泽泻、车前子健脾和胃、通淋化浊;桑寄生、独活补益肝肾、祛风除痹。全方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督、补气活血、补益肝肾之功。
加减:大便秘结不通者可加枳实、厚朴;大便溏泄者可加茯苓、白术;腰部疼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地鳖虫、丹参;下肢麻木、行动不利者可加鸡血藤、宽筋草;四肢不温者可加桂枝、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