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无锡市中医医院蔡建平:德技兼备,彰显名医本色
2021-09-15 16: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精湛的医学技艺、严谨的治学理念,亲和的行医态度,这是很多同事同行对蔡建平的评价,也是患者对他的赞誉。行医之余,作为学科带头人,他还带教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梯队,推动骨伤科踏上发展的快车道,屡次获得各项荣誉,成功创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医技精湛,造福一方百姓

作为百年“刘氏骨伤”第四代传人,蔡建平深得其精髓,擅长运用中医传统正骨技术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手法为病人治伤接骨。像桡骨小头脱位,软组织损伤,四肢骨干、部分关节内的骨折等,蔡建平通过中医疗法就能很快缓解病情。

多年前,有一名来自宜兴的小孩桡骨小头半脱位,手臂不能动弹,治疗多次都效果不佳,最终家人慕名找到蔡建平,没想到仅仅几分钟,蔡建平就为孩子复位成功,这让孩子的家长感激不尽,连声道谢。这样的例子在蔡建平的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但他从来不以此为炫耀,“对于患者,医生就要实事求是,能不手术的尽量不手术,我们的刘氏骨伤疗法有底气能造福百姓,但对于手术有优势的还是要考虑手术,比如复杂的粉碎性骨折、严重的关节内骨折等。”蔡建平的这番话,体现了一位名医对自己技术的自信,也体现了他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苦心孤诣,攻克学科难关

198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的蔡建平,先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德国两家医院进修学习,从医35年,始终坚持“中医为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学术思想,贯彻遵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配合”的中医骨伤治疗原则,不断将这思想和原则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并开展研究。在科研创新的路上,蔡建平不断进取,获多个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相关科技成果获省级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等奖励5项,获国家专利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尤其是对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关节炎中“骨关节损伤修复和重建”这一临床长期悬而不决的难题,蔡建平在临床诊疗具有独特经验方法和技术专长基础上,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攻关,从实验、临床两方面进行了长期系列研究观察。在研究期间提出的创新性课题屡次被相关机构立项,如课题《补益中药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主持的《补益中药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项目获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此外,他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方面,采用跟骨骨折调节器整复固定支架进行研究、治疗,课题《跟骨骨折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获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立项、获无锡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国家新型专利。

医者仁心,待病人如亲人

从医者以医为专,蔡建平深知只有孜孜不倦,博识强技,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广积天下先进技能,才可以高水平之医术治病救人。而悬壶济世的同时,他始终以敬业重德为行医德准则,强调从医者要懂得与患者共情,从而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病痛。

蔡建平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的电话24小时为病人开着。有时候,即便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电话,都会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他总是说:“再严重的病人,医生都不能放弃治疗,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即便退休后,他依坚持每周出五个半天的门诊。有人说“蔡院长,忙碌了这么多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歇歇吧!”可他却大手一挥道“只有呆在诊室里,看着病人一个个好起来,我才安心,这也是最好的休息了!”

正是这种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让蔡建平在患者中留下优秀的口碑,从市内乃至省内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家都知道“中医院骨伤科有个蔡医生”,医术精,医德佳,有骨科方面的疑虑都会来医院找他咨询。

传道授业,培育后继人才

除了作为一名优秀的主任医师,蔡建平还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导生导师。在每日繁忙的临床与管理工作之余,他坚持临床科研带教工作,迄今为止共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尽管目前已退休,仍然还培养着4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在他的表率下,昔日的徒弟如今都成长为医院的中青年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刘氏骨伤”的优势与特色。

作为省“青苗工程”师带徒老师,蔡建平承担了繁重的硕士生授课任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硕士研究生及临床班学生主讲骨伤科相关课程及骨伤科研究进展。除了给学生传授治病救人的方法,蔡建平也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教他们如何进行医学研究,他经常教导学生要靠“两条腿走路”,除了搞好临床还要坚持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教医学生关爱病患,以传承仁心仁术的高尚医德。

【名医名方】通络治痹方

组成:地鳖虫10g,独活10g,红花10g,川芎10g,地龙10g,白芥子10g,牛膝10g,附子5g,五加皮10g,鸡血藤30g。

功能:化瘀通络,祛风除湿。

主治:膝骨关节病(膝痹)。

症见:膝部肿痛,反复发作,活动后加重,遇寒痛甚,得热痛减,昼轻夜重,曲伸不利,舌质淡紫,苔薄白腻,脉沉细缓。

用法∶每日一剂,一日二次水煎服,连服2周。

方解∶论痹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清代叶天士治疗痹症日久不愈有“久痛入络”之说,主张活血化瘀并重用虫类药物以加强活血通络作用;痹症日久不愈亦常见伤及气血、肝肾,故治应辅以补气养血、滋肝益肾之品,以虚实兼顾,标本同治。通络治痹方中以地鳖虫化瘀通络、消肿止痛;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二者合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以达气行血行之功;红花活血通经,鸡血藤养血活血,三者同为臣药。佐以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附子温经散寒;白芥子豁痰利气,地龙通经行络,以协助君臣之药。牛膝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活血通经、通血脉而利关节,引药下行。诸药同用以化瘀通络,祛风散寒除湿,补益肝肾,对膝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酸痛等症状有标本同治之妙。

加减:伴腰膝酸软肾虚髓亏者予基本方加熟地、枸杞、桑寄生等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关节冷痛遇寒加重阳虚寒凝者予基本方加肉桂、杜仲、淫羊藿等以补肾温阳;若痰瘀化热,局部灼热红肿者加黄芩、黄柏、丹皮;年老体弱,脾虚之体、服药日久者加用半夏、陈皮之类以健脾和胃。

标签:
责编:邱雪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