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心灵守护者”用心守护心
2024-10-09 16:4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记者 杨彦 蒋明睿 通讯员 徐蓓  
1
听新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新华日报《健康周刊》记者走近不同岗位的“心灵守护者”,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如何用专业和爱心,护佑全社会心理健康。

心理科诊室:

一双“慧眼”,瞧见毫不相关症状后的“心病”

“2003年医院医学心理科刚开诊那会儿,每天只有几个病人,现在我们科室每天接诊量已经接近200人。”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杨海龙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科室成立二十多年,接诊量的变化是最直观的,心理科医生走出科室、参与其他科室会诊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数字跃升的背后,是患者乃至医生对心理健康认知的改变。

过去,许多人对心理问题持有偏见,把心理问题和“软弱”或是“矫情”画上等号,藏着、捂着、熬着,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帮助。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知晓、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很多患者在和我们沟通时,会主动说,‘医生我是不是抑郁了?’‘我是不是患焦虑症了?’他们在走进诊室之前已经做了一些功课,对疾病的认知、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杨海龙说。

“相较于到专科医院就诊,患者在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就诊时的病耻感会更弱,更容易接受。从心理科医生的角度来看,综合性医院心理科与专科医院的疾病谱也会不一样——专科医院会聚集更多的重型精神障碍的患者,而综合性医院的患者,更多以失眠等为表现的情绪障碍、反复的躯体化症状为主。”杨海龙表示,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与其他疾病或症状的联系会更紧密,更需要一双“慧眼”来识别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病”。

杨海龙就曾经接诊过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反反复复腹痛,消化科、普外科一路看过来,腹部CT、胃肠镜检查、血液检查等各种检查都做过,药也吃了不少,但效果很不好,就有医生疑心患者的腹痛是不是和情绪有关。“我们经过详细的问诊,发现老人遭遇了生活的变故,爱人因为消化道肿瘤过世了。”杨海龙解释,患者的老伴病情发现时已经比较晚,患者一路陪伴治疗,积累了很多自责的情绪,觉得如果早些发现说不定结局就不一样,觉得自己对老伴的关心不够,照顾得也不够好。“患者本身性格上比较仔细谨慎、追求完美,爱人过世之后引发了他哀伤的应激反应,同时对自身的健康关注过度。”详细地解释了病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抑郁治疗,老先生的腹痛就神奇地缓解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患者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反复胸闷心慌,但各种检查并没有问题,实际上也是过度焦虑、抑郁了,是心脏疾病后继发的心理问题。曾经有研究显示,心脏支架手术后,继发焦虑、抑郁的患者比例高达30%—40%。”杨海龙说。

在门诊或者住院病人中,大约1/4到1/3都会存在心理、情绪问题。乏力、失眠、体重下降、记忆力下降……躲在这些症状背后的“心病”有可能才是真正的病因,心身同治,症状很快就会改善。正是因为如此,南京鼓楼医院近年来也开设了失眠等专病门诊,推出“心身疾病中西医多学科门诊”等举措,希望给予患者全方位、多角度和有效、高效的帮助。

“针对易继发心理问题的疾病,学界也在呼吁成立联合门诊。比如‘双心门诊’,由心脏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共同为心脏病患者诊治,将心理干预的关口提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杨海龙说。

空中热线:

一年8600通电话,传递生命力量

“您好,这里是江苏省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南京脑科医院一个普通办公室内,简单的一部座机,牵起一条“生命热线”。当天正在值班的接线员张嘉嘉是南京医科大学20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23年7月,研究生二年级的她主动成为了危机干预热线的一名志愿者,电话那头有的人不断哭诉,有的人只是“想找人聊聊”,而张嘉嘉要做的,是平复对方的情绪,帮来电者找到缠绕在一起的“情绪线头”。

她还记得,刚刚开始接线不久,她就遇见过一次比较紧急的电话。“来电者的情绪明显不高,而且当时他说自己就站在楼顶。”张嘉嘉迅速镇定下来,用比平时更加柔和的声音慢慢引导对方,“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呀,我们一起讨论。”“楼顶风大听得不是很清楚,你回到室内好不好呢?”……听到电话那头逐渐有了脚步声,风声变为车流声、人流声,张嘉嘉这才放下心来。

“类似这样的电话有不少,来电者的年龄层、生活状态也都不同,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真正能倾听他们的人。”除了给予当下的理解和共情以及一些建议,挂断电话后,接线员和来电者的联系也就随即被切断,但从值班的记录里,还是能找到有的人正在努力作出改变的“只言片语”。一次,一位来电者因工作方面的困扰与张嘉嘉进行沟通,一段时间后,张嘉嘉在记录上看到了这位来电者再次来电,她告诉其他接线员,她真的根据当时与张嘉嘉沟通得到的建议行动了起来,“事情虽没有完全解决,但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这一通电话,张嘉嘉对自己的专业和日后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理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非常重要,接线员要带着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倾听,帮助别人的意义也让她更坚定走这条路,日后能在工作岗位上帮助更多的人。

“近年来,来电量一直在缓步上涨,2023年来电量达到8600通,日常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自杀危机都有。”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马辉介绍,接线员接线时会对来电者危机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分类进行处理。通过评估,如果来电者面临的是一般心理问题,危机干预电话的时长通常在20分钟至半个小时;如果来电者表现情绪激动,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间会更长。如遇到高自杀风险的来电者必要时还需及时与110联动,挽救生命。接线员上岗前,也会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大众常常有误解,认为年轻的接线员生活经验少,不足以处理各类问题。实际上接线员不仅仅使用生活经验来帮助来电者,而更多的是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建设起心理热线。南京脑科医院也积极走出去,帮助各地建设心理服务体系。南京溧水区作为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在建设成立之初,脑科医院就深度介入,派出多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帮助培训专业人员、学校咨询老师、社区心理咨询员,并帮助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医学心理科,提升科室危机干预能力。此外医院还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开展医校合作,送科普讲座、义诊咨询,同时对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做定期督导。从一个“点”拓成一张“网”,托起全社会更广泛心理健康。

村中咨询室:

“田间地头”关爱心理,“合力”正逐渐形成

“我不是心理医生,而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电话中,毛春霞首先这样纠正记者。不同于心理医生坐诊,毛春霞的“咨询点”更下沉。

海安市南莫镇南莫中学心理辅导室成立于2009年9月,又名“解忧小屋”,是南通市二星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毛春霞2012年毕业,就在“解忧小屋”担任专职的心理老师。“我们会上心理课程,开展健康讲座,举办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尤其是中高考前,学生的压力比较大,我们会组织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集体减压、释放紧张情绪,更好地迎考。”

毛春霞的另一个身份,是南莫镇兴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

在南通,通州区、海安市先后被确定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地区”。2022年以来,海安市按1+N的运行模式,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区镇(街道)、村(居)综治中心和医疗服务机构,建成覆盖城乡的心理咨询基层网点。

位于兴南村的咨询室不大但明亮舒适,墙上张贴着多幅心理学图片,沙发、沙盘、心理健康书籍、宣传标语等一应俱全,向全村6000多人免费开放。“如果有心理、情绪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预约时间进行心理辅导。很多人喜欢线上咨询,私密性更好,也没有时间限制。如果发现咨询者有心理问题需要干预,我们也会及时联系上级医院,向上转诊。”毛春霞说。

毛春霞告诉记者,因为南莫中学距离兴南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她在村中处理的心理问题,很多还是和学生有关。“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孩子,孤僻、厌学,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学校发现之后及时跟进心理辅导,但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密切相关,父母不和,教育方式也极为粗暴,和村干部一沟通,他们也非常了解这个‘老大难’家庭的情况。”毛春霞说,于是,她与村干部多次走访孩子家庭,苦口婆心,父母从最初对孩子的状况不以为意,到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带着孩子几次上南京就诊。“我看着这个孩子,从一开始的邋里邋遢逐渐到干净整洁,从一开始的拒绝沟通到可以和人简单交流,眼里也逐渐有了光。”

心理咨询室设到“田间地头”,毛春霞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街道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助理员与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通过“话疗”排解老人的负面情绪;学生问题之外,“田间地头”还有夫妻矛盾、邻里纠纷等日常问题,通过前期的一些专项培训,村干部也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忙化解矛盾。“我的最大感触是,社会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增加,社会合力也在逐渐形成。”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