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早预防、早发现、早筛查,专家教您如何“远离肿瘤君”
2022-04-15 17:3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胥林花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胥林花)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2016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男女新发病例峰值均在60-79岁,总体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癌症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但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我国癌症综合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中国抗癌协会确定的宣传周主题是“整合资源,科学防癌”)。4月15日,江苏省癌症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办2022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专家呼吁,每个人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癌症要早预防,早发现,早筛查,防患未然。

记者了解到,江苏新发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我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43.73/10万,死亡率为221.41/10万,其中,发病率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肿瘤防控工作亟待进一步推进。

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继锋表示,2021年省癌症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癌症防治知识科普百场行活动,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05场次,发放防癌科普宣传册30余万份;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全省全年进行高危人群评估52472人次,临床筛查33394人次,发现癌症及疑似癌症患者210例,癌前病变2125例;开展癌症患者康复指导工作,纳入51632例癌症患者。“江苏省癌症中心将继续协同全省卫生医疗机构共同提升癌症防治能力,推进肿瘤专科资源辐射全省,更好的为我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早预防:六成以上癌症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据悉,癌症作为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冯继锋书记表示,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早期预防癌症,要从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

不抽烟。烟草是一类致癌物,含有近50种致癌物质,与肺癌等16种癌症相关。即使每日吸烟少于1支,死亡风险也高于非吸烟者。吸烟者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不抽烟的人要谨防二手烟、三手烟和厨房油烟。

限制酒。有人认为小酌怡情,有人认为葡萄酒可以软化血管,喝酒的人很容易找到理由。其实酒精也是一类致癌物,而且酒精摄入量越高,罹患癌症的风险越大。2018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管住嘴。“癌从口入”是有根据的。过油过咸过烫过饱,腌制、烧烤、熏制、油炸、霉变食物都与癌症相关。专家建议,食物要低脂少油少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样化营养均衡,少吃腌制或烟熏类、红肉和加工肉类。改善烹饪方法,吃饭七八分饱。

迈开腿。肥胖不仅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还与结直肠癌等10多种癌症相关。久坐的人比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高40%—50%,适当运动可减少肥胖和患癌的风险,还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专家建议,成年人身体许可的情况下每周应进行150分钟—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150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组合活动。

心平和。负面情绪是癌症的诱因之一。有很多癌症病人回顾,在患病前3-5年受到过强烈的情绪刺激。研究证实,忧郁症/焦虑症人群患癌率是普通人的3倍。生活中不过分计较,不争强好胜,知足常乐,情绪豁达,有助于提高生活幸福感和身体抗癌能力。

不熬夜。世界卫生组织附属机构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涉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转变”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不仅增加患癌风险,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也加大。专家建议,减少熬夜频率,夜间不要超过12点休息,睡眠应在黑暗的环境中,尽量规律作息。

早发现:这些异常信号,都是身体在“求救”

冯继峰书记介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发现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大。不同的癌症,其症状表现都是不同的,一般出现如下状况,都要小心是癌症“预警”: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突然变深长大的“痣”或疣;出现不明诱因的进食哽噎、打嗝;大便次数变多或便血;声音嘶哑、鼻涕回吸带血;阴道不规则出血;无痛性血尿或排尿不畅;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

上述任一症状经治疗无好转,且进行性加重,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平时身体好好的一检查就已经到了中晚期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大家既要关注身体的“求救信号”,又不能过分依赖自检,前往正规医院进修规范检查也非常重要。

早筛查:专家给您备好有针对性的防癌体检清单

同一癌种不同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别极大。以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肺癌为例,Ⅰ期患者肺癌5年生存率为50%—70%,IV期仅有2%—5%。可惜的是,我国70%以上的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0%。因此开展癌症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筛查,是实现早诊早治的关键。

1.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肺部疾病患者;接受电离辐射者;高危职业暴露史、慢性肺疾病史者。

筛查方法:进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能够发现约95%的肺癌患者。普通人群自40岁起每2年做1次(初次检查尤为重要,相当于是底片留存,和持续检查作对比),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1次。

2.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大肠腺瘤和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持续患有炎性肠道疾病的患者;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摄入者,有盆腔放疗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50岁开始检查肠镜,如无异常,可每隔2年查1次;高危人群检查开始的年龄要提前10岁,每年做1次,有症状随时查。

3.胃癌

高危人群: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病史者;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橡胶工人、煤炭工人;酗酒、吸烟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自40岁左右起做胃镜检查,如无异常2-3年查1次。高危人群每年查1次,有症状随时查。

4.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病毒感染患者;重度饮酒者;曾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饮水污染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常规体检可做血清甲胎蛋白及肝脏彩超。

5.乳腺癌

高危人群: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家族史者(含男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患者;大剂量电离辐射者;初潮(小于12岁)、绝经迟(迟于55岁)者;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者。

筛查方法:普通女性自30岁开始,医生触诊+乳腺超声体检,40岁开始加做乳腺钼靶检查。50岁左右乳腺钼靶每年1次,延续10年;高危人群自20岁始,每年筛查1次,40岁以后半年1次,截止时间比普通人群略晚。

6.食管癌

高危人群:有食道癌、胃癌家族史者;慢性食管炎、不典型增生者;长期抽烟、饮酒者;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爱吃辣、烫、腌制食品或生活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45岁起做胃镜检查,无异常每2-3年做1次;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有症状随时查。

7.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儿童时期接触电离辐射者;缺碘与摄碘过量,吸烟或是精神压力过大者;自身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者患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40岁以上,每年做1次甲状腺B超,如发现结节,则每半年至1年复查1次。高危人群30岁起每年检查1次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

8.胰腺癌

高危人群:经常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肥胖、缺乏运动者;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70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自50岁起可采取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腹部薄层增强 CT 检查。有胰腺癌家族史者要比患病亲属的发病年龄提前10岁。

9.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偏高者;前列腺炎病史者;50 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普通男士应自50岁时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应自45岁开始,首次前列腺特异性标志物检查正常者,间隔2—3年进行第二次检查;首次即数值高者,则应该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筛查频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10.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HPV感染史、艾滋病感染史、单纯疱疹病毒等其他性病者;性生活过早;多孕、早产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有宫颈病变者(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等);自身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者;吸烟、吸毒、营养不良者;有宫颈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30岁前每1—3年做1次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 HPV 检查,结果若为阴性,30岁后每2—3年查1次;高危人群要在适宜年龄接种 HPV 疫苗,增加筛查频度。大于70岁女性,以往检查结果正常则停止筛查;有症状随时查。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