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远离这个“红颜杀手”
2022-03-07 10:45: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的220万例成为全球第一癌症,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患者。这个“全球第一癌症”严重威胁着女性朋友的健康。

据统计,Ⅰ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在90%~95%以上,IV期乳腺癌在10%以下。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乳腺癌更偏爱哪些人?对年轻人是否有豁免权?……女神节来临之际,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俞乔主任,教女性如何远离乳腺癌这个“红颜杀手”。

乳腺癌更“偏爱”哪些人

俞乔主任介绍,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性,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其中有一个或多个乳腺癌患者(含男性乳腺癌患者);自己为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患者,既往有胸部放疗史者等,这些人群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国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欧美国家高发年龄在60岁左右。但在乳腺癌面前,年轻人没有“豁免权”。

俞主任称,在他的门诊中,几乎每年都会收治几位20多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正是因为“意想不到”年轻人会患乳腺癌,她们从来不做乳腺检查,确诊时都是中晚期,患癌后要面临结婚、生子等问题,乳腺患癌对她们生理、心理和未来的人生都会带来巨大的障碍。所以,年轻女性也要关注自己的乳腺健康,不要认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哺乳能降低乳腺癌风险吗

29岁的小王(化名)5年前发现乳腺纤维瘤,目前大约3厘米。担心瘤子会长大,复查时她想手术切除纤维瘤,医生得知她已经结婚,建议她早点生孩子,多喂奶,暂时不考虑手术。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俞主任说,哺乳确实会降低乳腺癌风险。卵巢激素可单独诱导癌细胞分裂,雌激素与孕酮叠加诱导作用加强。哺乳对乳腺有保护作用,哺乳期卵巢激素水平下降,细胞分裂诱导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所以,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风险越低。

俞主任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吸烟、熬夜,长期处于情绪紧张压力大的环境中;晚育或终生不育,多次流产,生育后放弃母乳喂养,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不爱运动,肥胖;月经初潮提前,人为干预使停经年龄延长等因素;长期接触各种物理、化学致癌物质,或者长期吸烟、酗酒等,都能引发乳腺癌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服用激素类避孕药超过10年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显著高于服用激素类避孕药不到1年的女性,并且患癌风险会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体检医生摸不到乳腺肿块,是不是就没事了

有位患者一年前刚刚做过乳腺体检,医生触诊和B超都没有发现肿块,后来却被确诊为乳腺导管癌。她感觉难以理解,为什么当初检查没有发现乳腺癌?

俞主任说,近三分之一的导管原位癌最初的表现不是肿块,而是钙化,这一类癌症早期医生查体和超声检查都难以发现;医生触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便是乳腺专科医生对乳腺癌检查的灵敏度也只有50%左右,而对于小于1厘米的乳腺癌超声检查也容易漏诊。所以,乳腺癌筛查,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千万不要认为医生摸不到就没事了。

乳腺超声、X线摄片、乳腺磁共振可以互相取代吗

俞乔说,如果给三种检查评分,磁共振总分最高,乳腺X线射片单科成绩最高,B超每个科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比较平均。

超声检查经济无创,可用于所有年龄段,可重复做,对良性肿瘤诊断价值高,但是对细小钙化辨识度低,≤1厘米的乳腺肿块容易漏诊。

乳腺X线,40岁以上女性和高危人群筛查首选,在细小钙化的显示上最具优势,特别容易发现微小的乳腺导管原位癌。但是有射线,妊娠、哺乳期女性不能做。

磁共振对乳腺癌敏感性高达90%以上,但是假阳性率也高,主要作为乳腺超声、X线发现可疑病变不能确诊者的补充检查。这三种检查各有优劣,不能相互替代,乳腺癌筛查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安排。

乳腺癌筛查怎么做

国内外的指南都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开始乳腺癌筛查,但是中国人高发年龄比西方国家提前10岁左右。结合临床实践,俞乔建议普通女性自30岁始乳腺健康体检,每年体检一次;乳腺癌高危女性20岁始,每年一次,40岁以后半年一次。

检查方式是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影像学检查方式首选乳腺超声,40岁以上超声联合乳腺X线,X线每2年1次;对于乳腺X线、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病变不能确诊者,可加做磁共振检查。在50岁高发年龄段前后几年内建议乳腺X线检查的密度为每年一次,个人推荐延续10年。

标签:乳腺癌;乳腺;超声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