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咽拭子标本,直接接触呼吸道
王俊在疫情防控一线。医院供图
检验科医生王俊,自毕业后就一直在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其间多次被评为中心“年度先进个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他主动请缨调配到鼓楼区疾控中心防控一线去。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群众,但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不畏疫情,迎难而上,把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视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内的四家新冠肺炎指定医院的标本运送、三个集中密接人员观察点和社区居家隔离人员咽拭子和血样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工作。一大清早,王俊来到区疾控中心,按照防护标准佩戴好口罩、帽子、医用防护服、护目镜、隔离鞋套、面罩。看似简单的装备,却极其笨重不适。防护工具的封闭性会引起行动迟缓、呼吸困难,护目镜、面罩很快就被水雾笼罩,厚厚的双层手套增加了触摸血管的难度,凭借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他一次次顺利完成了血样标本采集工作。采集咽拭子标本需直接接触呼吸道,感染风险极高。当被问及是否会害怕的时候,他却憨憨地笑了,他说:“我曾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可能是经历过了,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可以做到无惧无畏了。”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王俊脱下闷热的装备回到宾馆。隔离采样工作令他即使下班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他打开手机亲切地与上小学的女儿聊会儿天,这是他忙碌的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平时上班闲暇之余,他会钻研酷爱的书法艺术,他最喜欢毛泽东的诗词,尤其是那首《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像王俊这样无所畏惧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这个特殊时期最可爱的人!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