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率先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2020-07-20 16:44:00  
1
听新闻

2019年4月,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旨在将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力量通过“互联网+”整合,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

一、坚持实体机构,明确试点单位。该市卫生健康、财政、医疗保障三部门联合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主体为实体医疗机构。首批试点区为江北新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首批试点医疗机构为南医大二附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江北人民医院、浦口区中心医院、华世佳宝妇产医院、福寿康养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鼓楼护理站。第二批试点单位为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第二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栖霞区医院、高淳人民医院、溧水区人民医院、乾中护理院。鼓楼医院、秦淮区为省级试点单位。目前,南京地区参加试点的三级医疗机构12家、二级医疗机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家、护理站1家和护理院1家。

二、积极探索实践,打造区域特色。“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医疗机构参与度高。二、三级医疗机构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的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以专科护理为主、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补的创新服务模式。经半年多试点,基本构建南京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类平台:一是以鼓楼医院为代表的公立医院自建平台;二是以南医大二附院为代表的借助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三是以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形成区域化的服务模式。栖霞区以栖霞医院为龙头,在三级医院指导与参与下,构建二级医院为核心、一级医院为基础、护理站为特需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江北新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同一平台内三方联动,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节约了护理资源,促进了分级诊疗工作的落实。

三、建立规章制度,确保有序发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各自定位,建立联动机制,注重差异化发展。三级医院主要承担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引领,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具体落实各项医疗服务。各医疗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服务项目名录为基础,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特需服务。同时,确定服务对象、服务流程;明确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资质要求,组建以专科护士为核心的网约护士团队;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包括病人、护士和互联网的安全保障、风险防控措施等。南京护理学会积极参与,组织专家定期督导并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考核细则。通过试点,初步探索了相关收费价格以及利益分配机制。

四、勇担社会责任,彰显专业价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京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团队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勇担使命,坚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更换胃管、静脉采血、导尿、维护中心静脉PICC导管、换药等护理服务,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应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带来的风险,上门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均认真做好二级防护。南京护理学会制订《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护理服务防控关注要点》下发各级医疗机构,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防控管理、居家管理等四个方面指导严格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遵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做好科学防控,防止疫情输入、输出、蔓延,控制疾病传播,确保“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有效地开展。截至目前,通过线上预约,完成线下服务共计1880例。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