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三医”联动助力深化医改工作
2020-07-20 16:43:00  
1
听新闻

常熟“三医”联动助力深化医改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医保先行——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是实施总额控制。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总额控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健全谈判协商机制。实行医共体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年末根据医疗共同体整体总额控制指标完成和绩效考核情况,按照“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进行清算。二是改革指标设置。将总额指标分为单病种总额指标和普通总额指标。以各单位2018年度医疗费用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增长率计算。设立调剂金用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学科建设年度内取得突破的单位、年度检查考核得分排名前列的单位、因单病种例数增长引起的超支部分。三是拓展账户功能。进一步拓展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功能,建立家庭共济新模式,有效发挥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医药保障——实施全市药品一体化管理。一是建立市域药品目录。遴选制订常熟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强化药品一体化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药品配备使用相对统一。新版目录共有品种(通用名,不含特殊大输液)1391个、品规2526个,比原在用药品增加9个品种(通用名),减少品规数649个。二是实施药品一体化管理。下发《关于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的通知》,突破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基药配备规定,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医疗需求,以适应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新要求、新特点为导向,配备临床使用药物;创新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配备机制,实行本市区域内药品一体化管理,各医共体内部单位之间及医共体之间常用药品目录统一,切实提高群众就医配药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医疗共享——实施“两提升”“两加强”。一是聚力推动“两提升”。围绕提升城乡资源融合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订全市双向转诊实施意见,探索线上、线下便民服务项目,患者可以在基层双向转诊服务中心预约核心医院的门诊、住院和大型检查等。各区域医共体挂牌成立影像、心电、病理诊断中心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看病就医“基层检查、专家报告、同城互认”。成立全市医学检验共享中心。实施同质化管理,各区域医共体成立医教、人事、护理等管理中心,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中心运行机制,探索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以医共体为单位实施后勤物资统一集中带量网上竞价采购。二是聚力做实“两加强”。围绕加强基层基本医疗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探索建立专科医共体与区域医共体的专科联动机制。制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作业清单,公布诊疗操作目录、手术、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服务“四大目录”。扎实开展核心医院对专科医共体的技术帮扶,在基层医疗机构挂牌名(中)医工作室。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在古里中心卫生院成立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完成培训638人次。成立社康管理中心,加快构建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组织公共卫生专家对专科医共体开展“驻点式”帮扶和“组团式”支援。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转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能力。举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讲师团能力培训班,启动180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校园行和400场健康教育讲师团进企、进村、进社区活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专科+全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和“订单式”签约服务、预约上门服务。三是聚力机制“深探索”。进一步完善医改办工作机制,积极沟通、探索创新,从制度层面确保改革朝既定路线推进。转变政府财政投入方式,探索建立以“基本运行奖补、购买服务、专项补助”为框架的新型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和保障机制;明确市、镇(区)两级财政投入责任清单;设立基层服务奖补和健康服务奖补,分别用于鼓励核心医院专家下基层服务和基层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财政年度预算资金从2013年9700万元,增加至2019年1.65亿元。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人员身份管理逐步向人员岗位管理转变,2018年开始实施备案制,2019年以区域医共体为单位实施人员统一招聘。按照“两个允许”精神,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加大奖励性绩效分配比重。探索建立档案工资制、院领导目标年薪制。

二、进展成效

(一)进一步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一是医疗费用由过快增长转变为预算总额指标有效控制,2019年2/3的区域医共体控制指标实现结余。二是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由被动控费转变为内部主动管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础上,更加注重加强医疗费用成本核算。公立医院医疗费用超支均控制在10%以内。三是医患关系由紧张转变为实现医保患三方和谐发展。既要控制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总额,又要兼顾参保人员个人利益,避免公立医疗机构转嫁收费加重个人负担,促进医共体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二)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一是通过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短缺药品、低价药品和儿童用药的供应保障。全市药品一体化管理后,药品类投诉环比下降23.7%,市级医院配药人次环比减少1.96%。二是通过药品目录优化,2019年上半年度基层医疗机构西药用量同期平均上涨24.82%、中草药上涨27.55%、中成药上涨6.17%;社区卫生服务站西药用量同期平均上涨36.59%、中草药上涨296.94%、中成药上涨39.82%,为市级专家人员和技术“双下沉”奠定基础,方便基层群众就近配药。

(三)进一步融合城乡医疗资源。双向转诊服务今年全市门诊上转9848人次、同比增长43.2%,门诊下转8882人次、同比增长270.7%;住院上转949人次、同比增长53.56%,住院下转8640人次、同比增长686.17%。各区域医共体资源共享中心成立后,2019年3月至今,核心医院专家为基层提供CT(心电)诊断服务25101例,同比增长73.54%。全市医学检验共享中心统一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试剂采购、设备、质控等,降低基层成本、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成立“六大”管理中心,区域医共体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实施同质化管理。以区域医共体、专科医共体为单位实施分标段打包带量网上采购后勤物资,有效降低支出,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

(四)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核心医院对专科医共体的技术帮扶成效明显,2019年3月以来,核心医院专家下基层4051人次。在核心医院帮扶下,基层医疗机构挂牌名(中)医工作室46家,其中名医工作室32家,名中医工作室14家,实现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挂牌基层重点专科18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家、基层特色专科16家,开设专家下基层专科70余个,提升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服务水平。全市医疗机构出院病人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保持在97.53%以上。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建成9家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服务逐步向全人群推开,新增离休干部、白血病患儿等签约服务包。截至目前有效签约35.08万人,累计完成签约67.07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重点人群签约率均达到70%。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