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的浩荡长河,是涓涓细流的个体生命汇聚而成。新中国成立72周年,《新华日报》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代表,讲述“家与国”的故事。一起来看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旭锋的故事——
7月28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旭锋匆匆告别了妻子,赶往南京汤山公共卫生中心,再战“德尔塔”,这之后整整38天,他都没有回过家。
这是继远赴武汉之后,陈旭锋再一次冲在战疫一线。病毒变异,危险性也随之增强,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而是掺杂着畏惧和使命的艰难抉择的过程。陈旭锋坦言:“疫情暴发的时候,要说心里一点不害怕,那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关键时刻必须冲上一线。”相比此前的武汉疫情,陈旭锋这一次在家门口“上战场”,心里觉得有底气了很多,“毕竟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南京在医疗物资、人员队伍、感染控制上面都准备得更为充分。”
进入病区后,陈旭锋每天例行查房,这要求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全副武装,除了人们熟知的防护服、口罩、眼罩外,还要戴面罩。即使熟练后,这套装备全部穿好也需要10分钟,因为哪怕一个细小的缝隙,都可能成为病毒进攻的通道。而防护服穿脱不方便,有效期也只有6个小时,这意味着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之后的6个小时都不能上厕所。
每一次在抗疫一线,都有很多故事发生。感染者中,体质好、年轻的轻症患者治愈率比较高,而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的人,病情容易恶化。有一次,病区有一位80多岁、从扬州转院来的老奶奶,情绪一直不好,每次查房时,她都对医生发脾气:“你们不要管我,让我死了算了。”但同事们很有耐心,每天耐心地给她讲解治疗方案,缓解焦虑情绪,陈旭锋也会和她聊聊天,拉拉家常,为她打气加油。渐渐地,奶奶情绪渐趋平缓,开始主动配合治疗,并最终痊愈出院。
陈旭锋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规定,医生“双职工”家庭不必两人都去抗疫一线,但妻子还是在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最终经过医院的统筹安排,妻子留守在了后方,临行前,妻子只是说了一句:“放心去吧,家里有我。”
舍小家为大家,家人的全力支持,让陈旭锋在工作的时候内心充满力量。只有夜晚静下来,陈旭锋才格外想念家人。儿子今年刚刚上高一,陈旭锋笑言:“男孩子没那么贴心,但有时候还是会发个消息给他说:注意身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没有国泰,哪有民安。”在陈旭锋看来,当疫情来临时,作为冲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是要舍“小家”为“大家”,而这其中离不开“小家”成员的理解与支持,“作为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责无旁贷。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医护工作者专业上的一种考验,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