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照护和精神抚慰——医务社工:为患者康复注入“心”力
2022-03-17 10:1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社会服务工作人员。一百多年后,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已拥有或着手打造专业的医务社工,为患者治疗和康复注入“心”力量。江苏医务社工行业发展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瓶颈制约?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以心换心,

传递不期而遇的温暖

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的病房内,骨肉瘤患者小微(化名)认识了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医务社工黄茵钰。与其他“白大褂”不同,黄茵钰会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她,和她聊天,说各种开心的事。润物无声的关怀让小微逐渐对黄茵钰放下了戒备,也第一次对这个陌生人敞开心扉。

几年前,小微在高考前突然发病,在经历了误诊、康复再复发、父母卖房治病等一系列变故后,这个心思敏感的女孩觉得自己成为家庭的拖累,加上药物的副作用,开始失眠。当黄茵钰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出现在小微的生命中时,如一道光,点亮了小微的心房。

“生病多年,她想要的是寻找人生的存在价值。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她实现梦想,战胜病魔、带癌生活。”黄茵钰说。

黄茵钰和小微一起制定“工作计划”——利用绘画特长,记录日常生活,学习视频剪辑技术,把自己的作品做成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上。通过网络,小微得到了更多鼓励和支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精神不断好转。

在小微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有这样一个视频是专门送给黄茵钰的。她在视频中说:“在医院我几乎不认识什么人,但是认识了你们,我就感觉自己有了依靠。”短短一句话,让黄茵钰真切感受到医务社工这份职业的意义:“我们不要忽略社工介入时所产生的点滴作用。这些点滴作用有时看来虽然微小,但可能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照顾有了更为多元的需求。健康医疗服务不再局限于“看病”本身,身处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患者有时更需要心理照顾和精神抚慰。而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更需要专注于医术,少有时间在临床工作之外充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务社工应运而生。

早在2018年,江苏省卫健委就印发了《江苏省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截至2021年底,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20余家省市医疗机构已成立独立的社会工作办公室,省内开展医务社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00余家,医务社工及志愿者达到1.5万余人。医务社工与医生、护士、医技等医院专职人员组成专业协同体,正在成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品质不可或缺的部分。

了解导医需求,帮助挂号,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取药,给卧床的病人释疑解惑,帮助他们传达不方便问医生的问题……这些都是刚成为医务社工半年的徐洁最普通的工作日常。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行业,徐洁总会被提出各种问题。“医务社工是不是和普通的志愿者一样?你们帮助我们,需要收钱吗?在这些简单的事情中,如何体现出医务社工存在的必要性呢?”这些问题,曾一度打击了徐洁的工作积极性。但随着工作的展开,她有了更多底气。

“我们会一遍遍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我们是谁,并告诉他们我们的服务是无偿的。”徐洁说,刚开始接触患者时,一切都从陪伴开始。“我们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和社会资源,在陪伴过程中,我们与患者及其家属逐渐建立起信任。信任,是医务社工工作的基础。只有产生信任,我们才能够了解到患者的真实需求,依靠自己手中的资源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医务社工的作用不可小看。”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社工部负责人王守慧看来,医务社工需要参与医疗团队查房,与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共同组建跨专业合作团队,发现并重点关注有抑郁情绪的贫困患者及其家庭情况,协助病患及家属了解医疗相关信息、疏导不良情绪、协调家庭关系、链接社会资源、对接社会救助资金、恢复社会功能等,并积极跟进。

规范、专业,

医务社工职业得到认可

医务社工不仅需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储备,并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只有做到规范、专业,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近年来,江苏省相继出台《三级综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及流程》《江苏省医务社会工作团体标准》,部分医院也推出系列操作性强的社会工作指南,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班、小型沙龙、研讨会和专业论坛等形式,积极推进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已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工作一年多的医务社工王境,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学的都是社工专业。为弥补自己在医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她每天早上会跟着医生、护士查房,并自主学习医学常识。王境告诉记者,为了拓宽医务社工的理念,近两年,江苏省肿瘤医院社工部开通午间课堂,邀请专家教授专业的医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并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伴随着专业性的不断提升,医务社工的工作效果和能力逐渐得到了临床科室的认可。

顾玥是南京市儿童医院001号医务社工,今年是她从事社会工作领域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也是她在医院从事专职医务社工的第三年。对患病的儿童来说,陪伴和治愈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和儿童沟通,顾玥专门进行过表达性治疗工作坊、绘本阅读及综合手法运用、绘画疗法、结构式游戏治疗等专业培训。2021年,顾玥拿到了中级社会工作师的证书。

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参与职称评定,既是对医务社工专业素养的肯定,也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晋升做好铺垫。顾玥透露,社会工作中级职称考试需要在两年时间内通过三门科目的考试,每年的考试通过率并不高。“考取职称包含着我对这份职业的肯定。”顾玥说,在备考中,自己对社会工作内容的认知再次强化,专业素养得到加强,也坚定了自己当好医务社工的决心。

供求矛盾突出,

期盼行业有更清晰未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医务社工认可度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医务社工这一岗位的供求矛盾正不断显现。但就医务社工个体来说,不少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个人职业前景感到困惑。

江苏省人民医院在省内最早成立社工部。该院社工部负责人金妍艳告诉记者,2015年成立社工部后,医院首先在肿瘤、乳腺、泌尿外科三个科室进行试点。有了不错的效果后,医务社工逐渐被别的科室所认可。“如今医务社工的工作范围已扩大到心内、老年、儿科、康复等十几个科室。‘名声’打响后,越来越多的临床科室对医务社工有了更大的需求,但是我们目前只有5名医务社工,人手不足已成为一大难题。”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江苏省肿瘤医院。王守慧表示,目前医院只有6名专职医务社工,其中5名是转岗再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医护人员。

为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多家医院着手与专业的社工师事务所开展合作,购买医务社工服务。南京创加社工师事务所专业总干事叶立志告诉记者,目前事务所的在职医务社工已分别被派驻在不同医院,同样面临人手短缺的情况。虽然这里作为高校教学实习点,每年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加入进来,但工作人员如“走马灯”一般。

“缺少成熟医务社工、缺乏成熟明确的职业晋升体系、医院购买服务价格过低等都是事务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来看,怎样留住人才是关键。”叶立志说,“其实不仅仅是医务社工,在整个社工行业都存在这一问题。收入较低、职业认同感低等都是这个行业留不住人的原因。虽然每年高校有一定数量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但医务社工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并且处于医院的复杂环境内,让不少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望而却步。”

“无论是一线医生、护士还是病人都很需要我们,我们也有职业荣誉感,但毕竟这个职业在我国是个新鲜事,有时觉得定位挺尴尬的,既不是医生、护士,也不是行政、专业技术人员,感觉有点迷惘。希望今后能出台更详细、配套的行业指南和政策支持。”王境表示。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王守慧认为,医务社工在如今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中让医学更有温度、让医院更有关爱、让医患更有情谊。“现在,医务专业社工委员会正在逐步成立,专业委员会也在逐步将医务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

“医务社工依旧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现在依旧处于‘创业’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南京创加社工师事务所理事长尹宏表示,总体来说,进一步提升医务社工的专业性,从而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的总体质量,将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今年1月,江苏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等18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专业社工待遇。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表示,下一步,省卫健委将全面提升社工专业化建设标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积极营造有利于医务社工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格局。

标签:医务社工;社工;江苏省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