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反复破溃竟是恶性黑色素瘤 省人医新式“手术荧光影像系统”助力精准手术
2021-09-16 15:1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侯雨萌 唐健 刘正星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侯雨萌 唐健 刘正星)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团队新引进吲哚菁绿手术荧光影像系统,助力皮肤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术中前哨淋巴结实时定位、探查和切除手术,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良好预后打下基础。

反复破溃的脚底,竟悄无声息埋了一颗“雷”

53岁的王先生因被利器划伤导致左足底破溃,当时未能及时处理,没想到伤口愈合后竟反复溃烂,这才赶紧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经整形烧伤科主任姚刚教授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诊断王先生其实是得了肢端恶性黑色素瘤!需要立刻进行手术。这让王先生感到非常吃惊,因为除了脚上的伤口以外,他自我感觉良好,身体也无其他征兆。

姚刚教授表示,恶性黑色素瘤就是这样一种“悄无声息”的皮肤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但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症状,发现时多数已经到了晚期。虽然相比其他肿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在增加,据文献报道,2020年美国最新统计的新发病例为10万例,死亡6850例,我国目前每年新发病例也高达2万例,这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

先进的吲哚菁绿手术荧光影像系统

前哨淋巴结成“X因素”,定位方式很关键

姚刚教授介绍,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很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而且对传统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不敏感,预后很差。早期发现,尽早手术,结合术后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定期的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术前区域淋巴结无临床大体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除了原发灶扩大切除与修复外,前哨淋巴结活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临床分期,对后期的综合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中的特殊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所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可以是一个或者一组淋巴结。对于术前无区域淋巴结大体转移的患者,术前的B超等检查是无法进行定位的。而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是放射性核素和亚甲蓝两种,放射性核素存在放射性暴露的危险,不具备大范围推广使用的短板;而另一种亚甲蓝,但这种需切开皮肤,进行染色后通过视觉定位,此种手术创伤较大,准确率相对较低。如果存在一种定位技术,类似战场上的工兵排雷,既能降低暴露风险而又能精准确认所有“地雷”的位置,势必能为患者减少更多痛苦。

整形烧伤科主任姚刚教授(左一)手术中

新技术帮助精准定位“雷区”,无辐射还更安全

为了在无放射性风险又能显著提高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准确性,降低手术创伤,整形烧伤科引进了吲哚菁绿手术荧光影像系统,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皮肤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姚刚教授解释,术中向瘤周注射荧光示踪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ICG可以沿淋巴管回流至腹股沟、腋窝等区域淋巴结,使用近红外成像设备激发ICG使其产生荧光,术前经皮肤即可观察到淋巴管回流途径,根据淋巴管走向和ICG聚集情况可确定前哨淋巴结的准确位置,进而精准切除活检,前哨淋巴结的状态,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后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王先生的病情,姚刚教授团队为其采用了该新手术术式,并为其制定了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日前,王先生已出院,目前康复状况良好。

提醒:交界痣要注意,易被摩擦的重点部位可提前处理

姚刚教授提醒,黑色素瘤防不胜防,除了像王先生出现的症状,与“痣”的恶变还有密切的联系。许多人只关注身上凸起的“大痣”,却对藏在皮肤下的“小痣”放松警惕,通常来说,摸起来是平的交界痣癌变几率相对其他痣还要高一些,长在易被摩擦的重点部位,比如脚底、手指、腰部扎皮带部位、文胸可能勒到部位等位置的痣,也是“危险因素”,可提前至正规医院进行处理。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