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下夜班回到宾馆,看到了中大医院护理部致奋战在抗疫前线护理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原本又累又困的我瞬间泪目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谢医院和护理部对我们及我们家人的关爱。最喜欢信里面的一句诗“青春不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我想,无论怎样的经历,怎样的人生,平凡或者纷呈,快乐或者痛苦,将来回忆起来,这些都是自己独特的宝贵回忆,都是值得宽慰的。一切交给时间,往事自成芳华。所以我想写点什么,记录下点什么。等过些时日,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 ,美丽无方!
记忆回到8月1日晚上五点多,我作为中大医院援汤山重症医疗队二队的队员,接到培训通知,8月2日6:30集合出发。我所在队伍的医疗组长是刘松桥主任医师,护理组长是俞云护士长,护理副组长是陈云云护士长,感控组长是王培培老师。他们像大家长一样关爱着我们每一位队员。在没进红区之前,每次视频会议,他们都会让我们放松心态,照顾好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去应战。接管病区后,他们除了要安排好救治工作,还要关注我们的安全、心理、生活,真的是非常辛苦!
进驻接管隔离病房后,我轮转了三个岗。第一个岗位是“内感+一脱”:由于病区没有保洁员,所以病区的卫生以及每个地方的消杀工作都由内感护士来完成。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个病区的地拖下来就已经是满身大汗。因此,“一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防护面屏、防护眼罩、防护服脱卸需要在“一脱室”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脱”岗的老师监督并辅助,防止脱卸过程中身体被污染。
第二个岗位是“外感+外训”:进红区前一定是要做好防护的,外训就是检查每位进红区的战友没有把防护用品穿戴好,上外训岗一定会不停地说:“老师,把口罩密闭性再检查一遍”“检查防护服有没有破损”“检查手套是否漏气”“把碎头发要弄到帽子里面”......每一句叮嘱都是对战友的爱,要知道防护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进红区的安全性,一点不容马虎!
第三个岗位是“重症单元”:我是麻醉科护士,对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等仪器的使用都熟悉,这方面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对重症病人的护理还需要学习。我对重症监护室的医护很敬佩,他们非常厉害,对上ECMO的病人、血滤的病人、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的病人等都能淡定自若地处理好。
除了以上三个岗,还有治疗岗、办公岗、特护岗等,我们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丝懈怠。
我是一位有着十年党龄的党员,同时也是一位妻子,两个女儿的妈妈,大宝贝5岁半,小宝贝刚满一岁。当时医院让报名的时候我什么也都没有想,就立马报名了。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也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当初学医的初心和使命。
但是报过名之后我就有点忐忑不安了,我忘记先跟我老公唐皓商量了,因为他也在医院工作,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医生,疫情当前,医院都很忙碌,万一他不同意怎么办?毕竟孩子们还小,离不开妈妈。但是我老公非常支持我,让我放心去支援,他说:“家里他会照顾得好好的,不要有后顾之忧。”让我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上战场。
在我出征以后,他也报名当志愿者参加核酸采集,作为党员家属,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我的决定。因为他的支持和理解让我无所畏惧,英勇向前。在最应该奋斗的年华里,他带给我动力,让我与他并肩前行。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护师、援汤山重症医疗二队队员 杨颖(记者 孙骏 通讯员 蔡逸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