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77岁的池奶奶十二年前因贲门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2020年伊始,她逐渐出现恶心呕吐,仅能进食流质,夜间反酸特别明显,只能半卧位睡觉,不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而且日渐消瘦。池奶奶被家人送到南医大四附院接受治疗。
南医大四附院副主任医师林洁仔细询问了病史后,考虑患者为贲门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给患者做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幽门管腔狭窄伴蠕动缓慢,并见反流,证实了原先的猜想,于是将池奶奶收住入院。
入院后完善一系列检查,排除手术禁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行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在内镜下建立粘膜下隧道切开幽门肌。
患者术后48小时进食流质,逐渐过渡半流、软食,术后第五天出院。如今池奶奶出院已半年,随访自觉胃“顺畅”多了,夜间睡觉也没有反酸烧心的症状了,连人也胖了不少。
林洁主任表示,胃轻瘫是在无机械梗阻的情况下出现胃排空延迟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胀和上腹部疼痛等不适。
引起胃轻瘫的病因众多,但特发性、糖尿病和手术后是其主要原因,而池奶奶显然是因为手术后引起的胃瘫。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常因迷走神经切断或迷走神经受损完成胃蠕动及排空功能出现相应的障碍。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POEM)是近年来报道的治疗术后胃轻瘫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在技术上类似于黏膜下剥离和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先需在粘膜下注射形成粘膜下垫,然后在胃大弯距幽门5cm处作粘膜切口,建立粘膜下隧道,最后在离幽门近端2~3cm至十二指肠球部1cm处进行全层或环形肌切开术。目前该手术以其创伤少、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优势作为难治性胃瘫新的治疗方式。(通讯员 颜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