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苏州市中医医院姜宏:医德和医术都是医生的生命
2021-09-16 14: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刻苦钻研博采众长

姜宏1982年南京中医学院专科班毕业后分配至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工作,师承陈益群、龚正丰主任,跟随他们临诊整骨手法与手术,系统学习吴门医派葛氏伤科。在临床工作三年后,他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骨伤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又正式师从海派石氏伤科传人施杞教授等五位上海导师。

深造归来的姜宏,将海派石氏伤科与吴门葛氏伤科结合起来,坚持运用中医中药内服外治、手法手术相结合的手段来治疗诸多骨伤疑难疾病。他坚持运用整骨手法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脱位,采用撬拨复位手法治疗跟骨骨折,同时与时俱进,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关节疾病。

姜宏汲取骨伤前辈薛已的伤科内治法,又从现代手术技术中滤出当今的骨外科理念,并与传统特色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诊疗经验——“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手术最后”的临床思维和诊治策略。在临证中,强调“三因制宜”,“十三科一理贯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临床思维与治疗策略,以体现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达到“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

带领团队再创辉煌

姜宏作为科主任首先带领骨伤科经过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的周期建设,于2006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011年他马不停蹄,带领科室再创辉煌,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这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家地市级医院的骨伤科获此殊荣。

姜宏在带领骨伤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中医病种——跟骨骨折协作组长单位的工作中,身先士卒,他牵头全国10家中医医院,制定跟骨骨折临床路径,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扩大了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专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2012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会议上,姜宏汇报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开拓创新独树一帜

姜宏1998年率先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腰椎间盘突出后可以重吸收的论文,继而1999年在《颈腰痛杂志》提出中医中药可促进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由此成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持之以恒,奋斗至今。他深知,每一项创新需要战略眼光、风险意识和百般执着。

姜宏在临床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促进突出椎间盘重吸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吸引了大量外省市的患者。对于外省市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姜宏常常通过电话或手机微信进行远程诊疗,不收取任何费用,免除了病人长途奔波之苦,更免除了病人开刀之忧。

姜宏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有手术指征的大量巨大/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成功的病例,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等骨科大家的肯定与推荐。邱贵兴高度评价:“姜宏教授对这一难题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给出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答案’”。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

姜宏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在临诊治疗中,如数将自己的临床与工作经验讲授给学生弟子,同时带领他们做好临床,做好手法,做好手术,督促他们做人要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

姜宏在近10多年来,每年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杂病流派传承项目——吴门医派葛氏整骨手法学术研讨会及江苏省骨伤科学术年会上,积极与同行开展交流,演讲自己的临床研究特色,推广自己的临床学术经验。

在科室处理工作矛盾时,姜宏始终坚持“对事不对人”和“与人为善”的这两大原则。在学科发展上,强调“科室向前进,技术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工作作风,在学术上强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逆行探索精神。姜宏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成就事业的三重境界”作为科室的座右铭之一,即做人做事做学问,立志奋斗待收获,而立德做人是第一位的,立志奋斗是最重要的。

【名医名方】消髓化核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丰富的临证实践与满意的临床疗效。姜宏教授从事骨伤科领域38年,致力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吸收研究,基于本病的辨证要点,姜宏教授研制了“消髓化核汤”。

组成:炙黄芪30g、防己10g、当归10g、川芎15g、白术10g、地龙10g、水蛭6g、威灵仙10g、木瓜10g、白芥子6g。

功效:益气利水、化瘀逐痰,通络止痛,消髓化核。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随症加减)。

症见:腰部疼痛,引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每次200ml,连服8-16周。

方解:本方乃根据古方防己黄芪汤及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底方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而补阳还五汤始载于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王氏独创古今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和痿证的专方。

方中生炙黄芪补中益气,使气旺则血行,消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当重用;防己祛风除湿、利水消肿;当归活血化瘀通络,而不伤血;白芥子长于温化寒痰,利气散结,善驱皮里膜外之痰,共为臣药;而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助当归活血祛瘀,并有行气止痛之效,此外,川芎、当归为活血化瘀行气的经典药对,即《普济本事方》中的佛手散;白术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木瓜祛湿通络,柔肝转筋,同助防己利水。木瓜酶用于突出髓核的消融治疗;威灵仙在本方中的作用有二:其一,此药软坚散结消骨鲠,取象比类,对突出的髓核也应具有消融作用;其二,其辛散走窜之性又可引诸药入络,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水蛭、地龙助白芥子化痰散结通络,均为佐药。诸药合用,使外邪得除,水湿得行,痰瘀得消,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诸症可愈。此外,消髓化核汤通过恢复督脉行气血、以通为用的生理功能,促进重吸收,是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在本病治疗上的新诠释。

加减:

1、寒湿证:酌加桂枝、细辛、秦艽等散寒除湿;

2、湿热证:酌加连翘,生米仁,虎杖等清热利湿;

3、肝肾亏虚证:酌加仙灵脾,熟地,杜仲等补肝肾、强筋骨;

4、疼痛较甚者:可加制川草乌、制南星等行气散结止痛。

标签:
责编:邱雪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