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常州市中医医院葛信国:辨证施治中西并用 治疗肿瘤着手成春
2021-09-16 14: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既不要排斥中医,也不要排斥西医,两种办法,一起为病人解决问题。”葛信国学医、从医40多年,在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中,为病人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坚信,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西医说“视、触、叩、听”,这些都是一个医生的基本功。

辨证论治中西并用

内科是葛信国的兴趣所在,通过“视、触、叩、听”,通过能够观察到的,检查出的病人的情况,找出病因。对一个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他会不停地刨根问底。

一位50多岁的胃癌病人,胃部肿瘤切除手术之后一年,他复查CT,医生告诉他,他的癌症已经转移,诊断:腹膜后淋巴结多发转移,需要再做化、放疗。他想着已经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就放弃再做放化疗,希望靠吃点中药维持着。

葛信国拿着他的片子,仔细地阅读,初步判断是后腹膜上的一个良性肿块,不是转移。病人有点将信将疑:“怎么证实呢?”

葛信国说:“这样,你去做一个PET-CT。”结果,病人的PET-CT报告显示,后腹膜上有一个2到3厘米的肿块,考虑良性,其他未发现任何病灶。

这样“绝处逢生”的故事,也绝不是孤例。在葛信国看来,医生要根据你所能发现的蛛丝马迹找到病因,不仅通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也一定要会看B超、看片子。

影像科看了片子,会写一个初步判断,但同时写了仅供参考。一个好的医生,一定要会自己看片子,一个负责任的医生是不会不看片子就去开刀的。

(左一为国医大师周仲瑛)

学贯中西服务百姓

1978年葛信国考入镇江医学院,那时候刚恢复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想起曾经从苏联的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医生给一个市长写了一封信,反映环境问题对人的身体的影响,信后面的签名是:主治医生某某某。“一个医生可以影响到一个市长。”从此,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很深的敬意。

1986年,他报考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那一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准备招20名有西医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成中西医结合的人才。有些西医出身的医生不认可中医,但当时的葛信国在溧水农村工作了五六年,见过的呼吸道病人比较多,亲眼见过有的儿童咳嗽吃西药没有用,中医开几帖中药就吃好了,因此对中医也比较认同。他说:“不应该把西医和中医当成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应该看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就这样,他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后先跟随金妙文和国医大师周仲瑛学习。

“与西医不同,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中医的方子因为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的发展阶段不一样,适用的药就不一样。”在跟随国医大师周老抄方的期间,他时不时向周老提问,这味药,为什么要这样用;平时工作的时候,他也会研究,这个药下去为什么没有用,根据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方子。葛信国觉得,古代名医都没有大学可读,都是从给老师抄方子开始,慢慢学成的。

守正创新固本排毒

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了常州市中医医院。先在急诊科,后在消化科,1995年他和同事一起组建了常州市中医医院的肿瘤科。随后便一直致力于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癌,注重整体,不仅要关注人患的“瘤”,更要关注患瘤的“人”。葛信国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对于肿瘤患者的防治经验,提出“固本排毒”的思想,认为恶性肿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自身抗癌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内外邪毒乘虚而发,结聚于经络、脏腑,不能及时外达,终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局部瘤块。根本在于正气亏虚。中西医共同防治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

很多来找他的病人,原本都放弃了放化疗,他检查过后,认为病人应该接受放化疗的,在配合中药调理,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在长期实践中,葛信国发现中药有时是能达到西药达不到的效果,他的一个肺癌病人,复发之后一直服用中药,现在四五年过去了,身体状况一直保持稳定;一个肝癌病人,来的时候肿瘤有七八厘米,人很瘦很瘦,基本不吃东西,经过中药治疗,现在胃口好了,体力也恢复了,肿瘤也没有再长大。因此,他在业界积累了很好的口碑,同行遇到不愿意再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癌症病人,往往建议他们到市中医医院找葛信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肿瘤的治疗当中,葛信国坦言,“既不要排斥中医,也不要排斥西医,两种办法,一起为病人解决问题。”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传承和创新两端齐发力,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为百姓健康服务,为肿瘤治疗贡献“中国特色处方”,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

【名医名方】肺癌I号方

组成:白参须10g,麦冬20g,五味子10g,生薏苡仁30g,山慈姑15g,浙贝母15g,红豆杉30g;壁虎6g,蜈蚣3条,石上柏20g,石见穿20g,炒苍术20g,陈皮10g,鸡内金10g,焦山楂10g,神曲10g。

功效:益气养阴,扶正解毒。

主治:肺癌病(气阴两虚证)。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每次取200ml,早晚餐后一小时温服。

方解:白参须、麦冬、五味子合而为君,取生脉散之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生薏苡仁、山慈姑、浙贝母、红豆杉、壁虎、蜈蚣、石上柏、石见穿为臣,生薏苡仁健脾祛痰,山慈姑解毒散结,浙贝母化痰清软,红豆杉抗癌解毒,石上柏清热解毒,石见穿化瘀散结,蜈蚣息风解毒、通络止痛,壁虎清热祛风、通络散结,上药合用共治肺癌之“痰、瘀、毒”;炒苍术、陈皮、鸡内金、焦山楂为佐,乃保和丸化裁,健脾和胃、培土生金。

加减:咳嗽咯痰者,加桑白皮、炒黄芩、桔梗;痰血者,加茜草、炒牡丹皮、仙鹤草;夜魅欠佳者,加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

标签:
责编:邱雪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