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男性患者左上肢前臂肢体离断伤10分钟,现通过直升机运至贵院紧急救治,飞机已经起飞,预计于10:23抵达医院!”11月8日上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急诊抢救室接到空中救援请求,随即医院启动紧急救援绿色通道,短短几分钟,急诊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迅速集结,在停机坪旁严阵以待。
这是通大附院当天上午举行的空中救援演练的一幕。10:23分许,随着一架直升机在东院区停机坪安全着陆,这场空中救援演练的接力棒交给通大附院。此次演练标志着通大附院作为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省烧伤紧急医学救治中心,正式具备了空中救援能力,为患者搭建了一条宝贵的“空中生命线”。
此次演练模拟长江某轮船上一男性患者在工作中造成左上肢前臂肢体离断,因轮船尚在江面一时无法靠岸,因此通过直升机运至附属医院进行紧急治疗。随着直升机的降落,急诊室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推至抢救室,紧急处置后通过专用电梯送至手术室。从启动预案到直升机转运、再到院内急救,院内外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演练圆满高效完成。
通大附院地面直升机停机坪位于东院区急诊楼旁,直径为 30米,最大起飞重量13吨,基准点坐标为N 32°0'8.29”,E 120°58'52.76”,配有地面标识和目视助航灯光系统。此次负责空中救援演练的直升机为AW119机型,最大起飞重量为3吨,可载员6人,机内设置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注射泵、氧气瓶、负压担架等设备设施,满足患者转运时使用。
空中医疗救援是现代医疗急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情况下,一些突发的车祸伤、急性心脑血管病,或者是中毒、休克,特别是发生在海面、江面等特殊区域的突发情况,时间就是生命,需要空中救援快速转运。
“这次演练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医院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跨越更远的距离,为那些急需救治的患者提供最快速、最有效的救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在现场见证了演练全过程的通大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史加海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救援手段,不断提升我们的医疗救援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大附院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卫东,党委委员、副院长鲁菊英,高水平医院建设顾问高建林,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演练。
通讯员 邵勇林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