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郎中”靠医术吸引一群“迷弟迷妹”
2024-09-25 16:47:00  来源:南京晨报  作者:华琳月  
1
听新闻

2021年,副主任中医师孔宪志从扬子医院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中医科主任。当时,中医科一天下来也就寥寥数人,如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孔宪志也培育了一批忠实粉丝,即便身体一切正常,他们也会定期找孔宪志聊上几句。

用药精准

“慢郎中”靠医术集聚人气

70多岁的田大爷就是孔宪志的一位“粉丝”。今年上半年,患有恶性淋巴瘤的田大爷左侧淋巴结明显肿大,鼓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肿块。田大爷专程到多家三甲医院就诊,西医认为要手术治疗;中医建议他吃中药并配合中药外敷,考虑到家离医院太远,每天到医院换药不方便,田大爷没有当场答应。犹豫不决的田大爷遂决定到家门口的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碰碰运气。“当时的想法是,要能治就在这治,治不好再去大医院。”出乎田大爷意料的是,孔宪志先给他开了10服中药,吃过后,他的肿块明显缩小,只有鸡蛋大小了,这坚定了他继续吃中药的信心。坚持吃了一个月左右的中药,田大爷左侧颈部的肿块基本上看不出来了。

孔宪志表示,通过田大爷的脉象和舌苔等,他发现田大爷脉弦滑、舌苔黄腻,认为田大爷的淋巴结肿大是肝经郁火、痰瘀互结所致。“因为患上了恶性淋巴瘤,他情绪焦躁,心理压力非常大,情绪波动大导致了淋巴结的肿大。”孔宪志除了给他开药,还对他进行心理安抚:“你这不是特别严重,即便是恶性的,预后也是比较好的。”医生如此肯定的预判,让田大爷一直揪着的心有所舒缓,再配合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的中药,田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

此后,田大爷简直成了孔宪志的“老迷弟”,出现睡眠不好、心悸等问题找他看看,家里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会找他聊上几句。

同样是孔宪志“粉丝”的欧大妈也是一有事就找孔医生。“我这一块地方昨天晚上很疼,现在不碰不疼。”采访中,欧大妈来找孔宪志就诊。针对她描述的部位在肋骨附近,孔宪志帮她做了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你这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肋软骨炎,另一种是带状疱疹,观察两天再看看吧。”

走进社区

抓住一切机会给慢病患者“洗脑”

每周五上午,孔宪志都会在鼎泰社区卫生服务站上门诊,这一设在鼎泰家园里的服务站,医院希望能打造成中医特色的站点,尽可能实现居民就近解决健康问题。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小区里的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家门口开了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的居民即便知道,也不是很了解这里能提供哪些服务。

孔宪志表示,作为中医,大多数时候看的是慢病,这类疾病发生和产生的时间比较长,治疗的过程也比较长,这就需要医生能和患者有充分的沟通,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层次不高、理解能力欠缺的患者,更是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病情和治疗方案给他们解释清楚,“吃什么药、后期可能会有什么变化……这些细节都跟患者解释清楚了,他们对治疗的进展也会更有盼头。”

作为社区医生,孔宪志还是一名西医全科医生,他在站点的工作主要放在了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上,小区里很多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对疾病和并发症的认知不够,有的糖尿病患者即便空腹血糖达到了15mmol/L,还觉得自己好得很,因为他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我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给他们‘洗脑’,让他们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这项工作比较艰巨。”孔宪志坦言。

服务细致

为社区服务站打开局面

为了打开局面,孔宪志会约团队管理的慢病患者到服务站接受回访。有一次,高血压患者余大妈回访时带上了体检报告,这份普通人看上去并没有异常的体检报告,只是觉得既然找医生,就让医生再帮忙看看吧,却不曾想到,孔宪志的火眼金睛发现了体检报告中的蹊跷,他根据体检报告上的指标预判余大妈的肾脏有问题,耐心解释理由后,建议她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余大妈不敢耽搁,及时到三甲医院就诊,果然查出了肾脏早期病变,经过半年左右的干预,她的健康基本趋于正常。这次经历,让余大妈对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产生了依赖,她每周都会去站点转转,和孔医生聊上几句,就像去看老朋友一样。

作为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站好岗,孔宪志还要进社区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居民有需求的时候,还要提供上门服务。前不久,一位老爷子到服务站找到孔宪志,告知其老伴腿疼不能走路,他家住5楼,老伴不方便下楼,但对老伴的具体病情却描述不清楚。孔宪志便决定跟老爷子上门看看。通过问诊,孔宪志了解到,老太太走一两步路腿就疼得受不了,配合体格检查、肢体抬高实验,孔宪志高度怀疑她的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建议住院治疗。医生的上门诊断,给老两口指明了就医的方向。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