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骑车,卧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一楼,高血压患者徐峰正在练腿,运动处方师尹玉文在旁指导动作、监测心率。这一幕出现在央视《焦点访谈》日前的体卫融合专题报道中,总片长5分02秒。
投用不到两年的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在门诊、病房和体检过程中,引导徐峰这样的慢性病患者选择运动促进健康新“药方”,让运动真正成为防病、治病的良医。岱山人家门口的专业健身房,为全省探索体卫融合路径、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打样。
昔日民生事业的“洼地”,凭借基层医卫服务迎来高光时刻,得益于西善桥街道以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全面创新、全域高新”为主线,谋划建设15分钟健康圈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横向上,引导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错位发展;纵向上,深化医联体建设、引进培育医卫人才……如今,辖区医疗资源串珠成链、融合互补,整体服务能力达到国家二级甚至接近三级医院的标准和水平——
“让居民足不出西善便能享受便利优质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甚至较大疾病也能在社区得到妥善医治”,数年前的承诺正一一兑现。
重仓布局破失衡困局
8月22日一大早,福润社区居民老王就来到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天是他和省人医老年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田野“约”好的日子。
老王5年前发现结肠多发息肉,做过息肉摘除手术后,隔段时间就要去城里的大医院检查治疗。“专家号一等就是半天,来回还要倒车,实在麻烦。”他从2020年开始,成了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因为这里有了强劲“外援”,每周四上午省人医专家来坐诊,“关键是离家近,走着就来了,方便。”
老百姓更喜欢去大医院,根源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根据分级诊疗的设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承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职能,但在实践中,高水平医护人员缺乏,服务能力较弱,患者对基层医院没信心。
这一“病症”在曾经的西善桥表现尤甚。对比主城新城,辖区没有大型医院,只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秦淮新河、宁芜铁路阻隔,通往主城的道路时常拥堵,在突患重疾情况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直面民生短板,西善桥开基层街道之先河,在2019年5月召开卫生事业三年发展大会,提出构建15分钟健康圈,让当地居民得享“全区最优、全市最好”的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特色专科诊室,引进和培养人才,采购先进专业诊断设备,打造120急救站……5年间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
“提升地区医疗资源利民惠民,投入再多都值得。”西善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魏建军说,岱山入住人口越来越多,医疗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不能“前面欠账后面还”。实现“小病在基层医院,大病到大医院”是分级诊疗的美好愿景,但如果没有“强基层”这个前提和基础,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步履维艰。
缺什么便补什么。在区卫健委支持下,给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首台CT设备,为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省人医同款“奥林巴斯-290”内镜系统并帮其改造内镜中心。与此同时,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市第一医院等10家三甲医院、10多个专科建立医联体、健联体、药联体合作,每周安排专家坐诊、做手术。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诊疗能力提升,居民重新为社区医院投下信任票。与7年前相比,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增长4倍,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增长8倍。
趁热打铁。2022年,西善桥街道第二个“三年计划”出炉,将持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等投入。1700平方米的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嘉业分中心近日开诊,用作妇女儿童预防保健。
错位发展彰高地效应
在西善桥医卫资源版图上,1+1>2是个真命题。如何理解?
在这场重整资源、均衡布局的改革实施之前,街道先行摸“家底”。从数量上看,辖区拥有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距不过4公里,还有民营诊所、医养机构40多家,公卫、医疗、康复等领域均有涉及。在质量上也不逊色。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当时已有肛肠科、糖尿病科两个市级特色专科,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全市首个“互联网+中药房”试点。
“想把单个点建设成大型综合医院不现实。争‘一等一流’,要发挥好优势资源叠加效应。”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分管民生事业的副主任姚晶说,通过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引导两家中心错位发展。“比如,看口腔就去岱山,看糖尿病就去西善桥。15分钟内总能找到满意的特色科室。”
“省了几万块,少吃了多少苦头哦!”“扔”掉助行器的李奶奶,逢人便点赞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因为膝关节炎,半月板磨损严重,上级医院专家建议手术置换关节。她到岱山保守治疗,理疗、浮针、穴位注射……“治”了大半年,爬上二楼不费劲。
以针灸推拿科为基础,整合骨伤科、运动康复科等多科室资源成立的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凭借颊针、筋针等特色针法,以及在肌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小针刀治疗技术,日均诊治量超过百人次。岱山现已建成1个省级特色科室、5个市级特色科室。
同样在“优”和“精”上下足功夫。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人医、市中医院组建医联体,对消化内科疑难杂症做到准确判断、合理治疗、及时转诊,正在创建省级特色专科。“电刺激+手法+穴位按摩,盆底修复一次见效”“药水配合针灸,脑梗后十天出院”……一封封表扬信被送往伤口造口护理、安宁疗护等特色诊室。
从争抢患者转为主动构建不同等级机构的全病程管理机制,从同质化服务转为不同种类疾病的分类诊疗。专家认为,西善桥的超前谋划是分级诊疗制度在基层的一次生动落地。近两年,先后迎来四川、河南、广东等多地考察团。
省人医雨花院区、梅山医院岱山院区正加紧建设,对西善桥居民来说堪称爆炸性利好。但辛辛苦苦强筋健骨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是否会担心大医院的虹吸效应?
“这些年,我们的医联体越来越紧密,很多患者从信任下基层的专家变成信任专家带出来的基层科室主任。”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益富有信心,“共建更要共赢,期待双向转诊。”
体卫融合筑健康屏障
在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三甲医院不可能盯着患者复诊,关心他们怎么吃、怎么运动。
慢病管理重在基层。去年以来,街道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基层慢病筛防中心,配备健康管家、家医助理,以医防协同、体卫融合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杨师傅,这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给你开一个羟苯磺酸钙胶囊”“再让运动处方师开个运动处方,每天要锻炼”……8月21日下午,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慢病筛防中心一诊室,副主任医师任莉丽根据指标调整用药,一旁的家医助理田文雅则轻声进行健康教育。“以前看一个人两分钟,现在要七八分钟。看得细了,对我们是好事。”诊室外,阮翠萍耐心等待。
此番被央视关注的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病筛防中心旁打造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有专业仪器评估体质和运动能力,有专业人员制定运动处方、监控运动过程、评估运动效果。”中心副主任施静印象深刻,一名肢体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干预一年后,肌肉力量逐渐恢复,还能投篮、打乒乓球。
采访时,记者偶遇65岁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王冬平。今年6月,他来到这里“燃烧卡路里”,两个月练下来,血压血糖降了。这两天,中心慢病筛防中心窦文“通知”他——“停降压药,胰岛素从22个单位减至8个单位”。
防、筛、治、康、养,慢病管理服务就此闭环。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胜利关注到两个变化。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开展独立诊疗,慢病管理的能力在变强。二是居民对基层医院的认知变了,从看病开药被动治疗转向主动要健康,“以防促医,生病的、重病的延期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悠悠万事健康为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要一条就是健康。我们绝不会因为三甲医院即将到来而停下社区医院建设的步伐。”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说,雨花台区高度重视人口人才,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西善桥将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让群众拥有稳稳的“医靠”,让各项决策部署在西善桥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