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相承︱一对村医师徒50余年的接力与坚守
2024-08-19 14:3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的朴素心愿。

在徐州市邳州市,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是连接城市医疗资源与农村居民的桥梁——基层医生,他们不仅肩负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责任,更是乡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新江苏传媒特邀邳州市碾庄镇稍墩村郑庄卫生室主治医师肖宜中和他的徒弟郑庄卫生室室长钟兴花来谈一谈如何当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稍墩村郑庄卫生室主治医师肖宜中

我在1972年就参加工作了,到现在50多年了,我就一直守在这一方土地上,见证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诊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只给3-5块的补助,卫生室是一间用土砌的小屋,一个诊所里工作人员加起来只有三四个。现在政府给我们盖了大房子,诊所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空调、电器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也多了起来,现在一个值班就能安排4个人,医疗卫生的条件越来越好了。

早些年间,村里的路不好,交通不便,村民没有办法出去看病,每天夜里我都会起床来到村民家中为他们诊治。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村里有个老太太溺水了,那个时候我还年轻,其实我也害怕,但还是咬牙坚持赶去了现场,结果因为当时老太太被发现得晚了,溺水时间有点久,年纪也大了,没能抢救过来,那天晚上我回到家一整夜都没能睡着,心里五味杂陈,到现在每每想起心里都充满遗憾……

还有一次,刘庄的一个病人叫刘洪玉(化名),他来找我看病说牙疼,我就让他张嘴我瞧瞧,这一瞧我就感觉他的面容不对劲,经过询问得知他年轻的时候在街上拔过牙,那个时候的街上会有不专业的拔牙摊子,很容易就会拔出问题,于是我赶紧催促他去县医院检查,结果他只去了镇上的医院拿回来两袋青霉素让我给他挂水,我拒绝了他并又催促他去县医院赶紧检查,就因为我当时没给他挂青霉素他还有点生我的气,好在他的家人也劝他听从我的建议去县医院检查,他才肯去,结果当天下午人还没进县医院的大门就晕过去了,最后检查出来发现是破伤风,在县医院救治了十天才痊愈,他们一家人都十分感谢我,我也在心里庆幸我的坚持和正确的判断挽救了他的健康。

我希望后辈们努力钻研医疗技术,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把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发扬下去,对待患者有耐心、有仁心,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健康。

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稍墩村郑庄卫生室室长、助理医师钟兴花

我是从中专毕业就来到郑庄的卫生室了,那个时候刚毕业来实习,遇见了我的师父肖医生,看着他为村民的健康忙前忙后,无数次夜间起床到村民家中出诊,不管大病小病都悉心照料,深受村民们的爱戴,我就意识到乡村医生是个能为村民健康提供帮助、为村民看病提供便利的职业,是十分有意义的,从那之后我就坚定了留在卫生室当好一名医生的理想。

我和村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更是互相帮助的邻居,相亲相爱的亲友。从第一次来到卫生室为村民看病,跟着师父挨家挨户地出诊,慢慢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再到后来他们来到卫生室找我看病,就这么长此以往,一来二去,我和村民们的关系就变得更加亲密像是互相帮扶的家人。就在两个月前的半夜,村里有一户人家,家里的老人患有肺心病,半夜浑身肿胀,还发热,根本无法下床,我连夜出诊去到他们家中给他做了全身的检查和诊治,并接连四五天去他的家中给他挂水,后来老人的身体才消肿,情况有所好转,虽然他的家属十分感激我不辞辛苦地来到家中诊治,但我却觉得关心病人是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跟着师父学习的这二十年,我收获颇丰,让我对乡村医生这份职业产生深深的热爱,也对我的师父饱含感激。最开始来到诊所的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当时会的仅仅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却毫无实战经验,我的师父一步一步带着我学习,怎么判断药物过敏,怎么判断病情,怎么接诊没法描述清楚病情的老年人,带着我出诊,让我跟在他的身边学习,事无巨细地教导我,让我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这些年看着师父为了村民的健康不分昼夜,随叫随到,让我感受到他吃苦耐劳,勤恳为民的精神,我也会一直秉承师父的医者精神,身体力行,将它传递给每一个后辈。

扎根基层的医生用他们的双脚丈量这片土地,用他们的双手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他们对待患者的医者仁心将会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新华报业·新江苏实习记者 孟欣荣

海报设计:袁俊俊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