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携手,友谊长存!”8月5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挺起未来脊梁!首期‘脊梁工程苏青协作’脊柱畸形治疗计划”患儿出院欢送会现场,随着医患双方在写有这八个字的画板上绘就象征青海与江苏友谊之树的手指拓印,“水韵江苏”与“雪域高原”情牵心连的动人故事再添佳话。
走出牧区,脊柱侧弯的藏族孩子开启“挺直脊梁”的圆梦之旅
半个多月前,在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牵线下,首批6名青海脊柱侧弯患儿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免费的手术治疗,开启了一场“挺直脊梁”的圆梦之旅。
这6名患儿来自青海省玉树州,其中大多数家庭来自牧区。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和经济困难,这些患儿在早期未能得到有效地干预和治疗,导致脊柱侧弯严重。“感谢这个活动,让我的孩子免费做了手术,我们家长都松了一口气。”这是此次“脊梁工程”中年龄最小的患儿、现年5岁的多吉(化名)爸爸的心声。如今,在“脊梁工程”的帮助下,他的孩子得以再一次如野马般洒脱奔跑。“大概1年前,当时夏天,因为天气热,他穿着长袖在院子里跑着,我们给他脱衣服,他弯腰背对我们,一下发现背上骨头长得有点歪着。”小多吉的爸爸告诉记者,此后他们曾前往玉树州当地医院以及西宁的医院,确诊了脊柱侧弯,但因为孩子年龄小、治疗费用高而束手无措,“医生说他这个是先天性的,刚得知的时候我们父母也自责,我们家条件不好,就他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其父表示,今年通过幼儿园老师推荐,小多吉参加了“脊梁工程”在玉树州的筛查,终于成功手术,“医生说手术后他的骨头就不会再长弯了,我们都很高兴。”小多吉的爸爸说。
相比小多吉是年龄最小的患儿,现年16岁的单增(化名)是本次“脊梁工程”中接受手术最大龄的患儿,也是手术难度最大的一位患者。据孩子的叔叔表示,单增的病情是在学校被同学发现的,在当地医院求诊也因手术难度大、医疗费用较高而屡屡作罢。“手术之前,因为后背的脊柱是弯的,他睡觉的时候特别疼。术后他长高了9厘米,背也挺直了,也不疼了,现在就像我们康巴汉子,我们非常高兴。”单增的叔叔说。
苏青协作,“脊梁工程”让苏青更加亲
对罹患脊柱侧弯的孩子来说,这种疾病在他们的身上画下了一道“S”形,不仅让他们的身体日渐变形扭曲,也会压迫他们的内脏器官,最终可能会导致瘫痪或死亡,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
今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团队跨越千里,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展了脊柱侧弯患儿筛查,共筛出61位脊柱侧弯患儿,经过进一步检查,首批6位有手术指征的患儿来到南京接受免费手术。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殷国勇教授介绍,脊柱侧弯常见类型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两种,通常因难发现、发病速度快等原因而贻误病情。“这次‘脊梁工程’中的6名孩子,有2名是因为半椎体发育不良而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其余是特发性脊柱侧弯,侧弯角度较大,弯形非常僵硬。一般来说,就最佳治疗时间而言,我们建议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治疗越早越好,而特发性脊柱侧弯则是在青春期二次高峰发育来临前都比较合适。”殷主任告诉记者,这6名患儿的手术复杂程度各有不同,最终因手术指征所限,有4名患儿接受了手术,其中最严重的从侧弯前的102度矫正到了25度,几乎与正常青少年无异。“针对这些孩子,我们手术团队设计了个体化、精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引入了先进的骨科机器人手术,帮助他们重塑脊梁,挺直腰杆。现在看到这些孩子们昂首挺胸,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殷国勇说。
汉藏一家,这些暖心服务“走心又动情”
活动现场,医院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作为临别礼物,而患儿家属也精心准备了锦旗和哈达献给医务工作者,一时间,汉藏一家的情谊融融,温暖了医患双方。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患儿,该院组织了来自高校、社区及本院的5名医务社工、4名医学生志愿者及25名与患儿年龄相仿的职工子女志愿者参加本次“脊梁工程”,其中特别招募了2名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学生,日前就读于南医大检验班大四学生的旦巴加措说:“看到这些藏族孩子从千里外的青藏高原来到南方大城市,这对初中便离开家乡到内地求学的我而言,再熟悉不过了。看到他们稚嫩的脸庞,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感谢江苏省人民医院给我们这个机会,为亟须帮助的藏族同胞提供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
据了解,“脊梁工程”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发挥骨科等专家团队力量,为青海的脊柱侧弯患儿提供优质服务,并将长期对患者进行跟踪回访,“这个行动也响应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我们的专家从病床边走向了广袤的边疆,从筛查到治疗再到随访,实现了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行动,真正做到暖民心、惠民生、聚人心,同时也唤起社会各界对儿童脊柱侧弯疾病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防治儿童脊柱侧弯的工作中来,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让这些孩子们能够自信地迈开脚步,走得稳、走得正,走在阳光下,变成社会的栋梁之材。”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丁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