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网”畅通就医路!东台“数字医共体”构建就医新格局
2024-06-17 11:3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感谢安丰中心卫生院,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现在想想还是后怕,多亏了家门口的好医生!”

“我是赶上好时候了,医生上门看病以前没法想!”

6月13日,又到了给吴友荣随访的日子。从东台丰新村卫生室出发,来到吴友荣家,吴红梅再也熟悉不过。

一进门,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吴友荣再三对吴红梅为代表的医生护士们表示感谢。

“血压比手术前低很多了,但平时还是要注意。”听着吴红梅的叮嘱,吴友荣的思绪被拉回到一个月前的惊心动魄时刻。

“家门口的‘医’靠救了我一命”

“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考虑有心梗可能!”

5月3日一早,56岁的吴友荣从安丰镇丰新村,赶到东台市安丰中心卫生院求诊。

“胸闷,闷得难受。”急诊室里,吴友荣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卫生院副院长周梁国当即对他进行心电图检查。

“数值均远高于正常值。”

作为患者的“熟人”,周梁国知道吴友荣患有高血压的病史,拿到心肌三项检查的数据后,他警惕起来。

直系亲属有过脑梗死的病史!从健康随访中心平台调取到吴友荣的相关信息,周梁国第一时间在远程会诊中心申请了“即时会诊”。

东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潘小进在屏幕另一头开启会诊。

“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转上级医院(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进一步治疗,立即手术!”

没有犹豫,周梁国当即在系统点击“一键转诊”。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帷幕。

8点10分,安丰中心卫生院作为“东台市智慧急救中心”(120)分中心接到出车指令,急救车迅速出动,20多分钟,吴友荣就被送进了东台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

“立即进行紧急PCI手术!”急诊科医生一声令下,医护即刻展开救援,否则吴友荣将面临极大的猝死风险。

“周院长,你救了我一命!”当天下午,术后苏醒的吴友荣给周梁国打去了电话。从确诊到手术成功,短短几小时,吴友荣转危为安。

“老吴能够在分秒必争的时间里抢回一条命,得益于全市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回想起这场抢救经历,周梁国说。

通常情况下,市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隔着一堵无形的“围墙”,病患的信息往往无法有效传递。加上东台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最远的乡镇距离东台市区有70多公里,过去,村里人一提到去市里看病就发愁。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盐城东台以东台市人民医院、东台中医院为龙头,高标准建成远程会诊、网络心电、区域检验、集中审方、智慧急救、健康随访、药物配供等“十大中心”,并将全市6个农村区域中心、18个镇卫生院、341个村卫生室(站)构建“一张网”,力求在任何一角都能兜稳居民医疗需求。

县镇村在“三医协同”中受益

随访时,吴红梅还给吴友荣捎来了东台市人民医院配送到村卫生室的降压药。“村卫生室缺什么药,我就会在药物配供中心申请药物配送。”吴红梅说,借助“互联网+”,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生都能够开具市人民医院药品品种,药物也会在当天通过快递小哥送到村镇。

手术痊愈之后,吴友荣还常常到丰新村卫生室做心电图检查,“村里就能做各项检查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得嘞。”

如今的丰新村卫生室设有可抽血、查心电图的健康室、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等近十个完善的功能室。

“曾经村民们想做个体检都要饿着肚子到城里排队,现在早上到卫生室抽个血做个体检,晚一些我们就把体检报告发到他们手机里,特别方便。”吴红梅一一介绍抽血设备、台式离心机、冷藏冰柜、检验标本转运箱,卫生室里一应俱全。村民们的血液样本、生物样本等经卫生室初步处理后送到镇卫生院检验,避免了老百姓多跑路。

每天一早,具有生物运输资质的物流公司就会从东台市人民医院出发,沿着两条固定线路收集、运送沿线基层医疗机构采集的样本,所有运送环节实现冷链、信息化管理,确保生物安全,最远能够抵达濒临黄海的弶港镇,全线长达197.4公里。

说罢,吴红梅在网络心电中心提交了刚刚为村民测量的心电图。

几乎是同一时间,安丰中心卫生院医师李晓中就收到了丰新村卫生室传送的心电图,“像这样来自村卫生室的会诊申请,我们每天大概能接收近20个。”遇到疑难心电图,李晓中就会通过网络心电中心实时上传至市人民医院。

20公里之外,数字健康驾驶舱内,坐诊“网络心电中心”的东台市人民医院心(脑)电图室副主任医师刘圣兰,点开对话框,不到10秒,刘圣兰就将诊断结果通过云平台传送回了镇卫生院。

“心电中心的诊断模式是:村-镇-市三级诊疗模式。”刘圣兰说,诊断心电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常只有成为主治医师达三年以上的才能在“网络心电中心”会诊。2018年,东台市所有镇村医疗机构纳入系统,中心起初每天都会接收100多例来自镇村的疑难会诊,到现在已经减少到了每天40多例,“基层医生的心电诊断能力大大提升了。”这得益于东台市人民医院的资深医师组成专家团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不仅如此,全市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实现三年倍增,建成2个名院分中心、60个名医工作室,周周都有名医“大咖”来东台坐诊,“名医有约”形成品牌。

在“数字健康驾驶舱”,不仅是心电图,全市433家各级医疗机构,每天开出的每一张处方单都会直抵集中审方中心,经由“系统审核+人工审核”的双重审方模式,实现全部处方(医嘱)实时前置审核。许多村镇医师因此受益,周沁梅也是其中之一。

周沁梅在2017年成为东台市三仓人民医院的内科医师,她在入职之初就开始使用数字健康系统。

上午9点,周沁梅为一名慢性胃炎患者开具了处方,并上传到了集中审方中心。“不到一秒,系统就出现了提示,处方被拦截了。”周沁梅看到了原因:格列吡嗪缓释片,用药频次应为每天使用1次,但是被开成了每天使用2次;病情诊断为慢性胃炎,处方中却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片,适应症不适宜。没有过多犹豫,她迅速修改并上传了处方意见(她迅速修改诊断并重新提交处方),立即得到系统的自动审核通过。

像这样的处方拦截情形,周沁梅不止遇到过一次,“一旦出现处方错误,系统就会对配伍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自动拦截并给出相应提示。”

让农村百姓更懂健康

在当地人眼里,村卫生室的作用越来越大,总能帮大家发现那些“不起眼”的病。

今年5月,72岁的李永支接到五烈镇卫生院的电话,“东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周训荣要过来健康随访,你属于通过健康随访中心筛查后,前列腺健康数据异常的50人之一。”

与其他村民不同的是,李永支已经是第二次收到电话通知。“老爷子,您这些检测指标数据都比较高,建议您进一步检查。”早在2023年,医护人员就已经通知了李永支,电话那头的李永支却不以为然。

直到再次接到通知电话的李永支动摇了。

在镇卫生院,周训荣拿着报告单,又为李永支安排了抽血等各项检查,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数据仍然偏高。

在周训荣的建议下,李永支住进了东台市人民医院,并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庆幸的是,病人确诊极早期的前列腺肿瘤,手术之后基本可以痊愈。”

早在2020年9月,周训荣和医院检验科、B超室的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团队,定期走访乡镇社区,免费为60岁以上男性进行抽血、化验小便、B超检测,“6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往往是前列腺肿瘤的高发人群,但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不自知的。”

400多名检验指标异常的市民做了穿刺活检、确诊160多名前列腺肿瘤患者,当年进行手术的患者达到100位……“在这之前,医院每年进行前列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仅有个位数。”

面对这份数据,周训荣更加坚定了在全市进行全面男性健康筛查的决心。

73800,这是依托健康随访中心平台,周训荣得到的关于全市60岁以上男性进行前列腺健康筛查名单的人数。“健康随访中心平台目前管理人数有20.5万余人。”借助平台的数据入库功能,周训荣和团队就能通过日常诊疗、体检、筛查等多途径发现前列腺肿瘤高危人群,还能通过APP信息、智能AI、人工进行跟踪随访,尽早筛查出肿瘤患者人群。

周训荣说,很多肿瘤级别偏早期的病人,并不会有较大的身体反应,“但唯有通过早期筛查,尽早手术治疗,才能将百姓的生命健康,从以前以治疗为主向健康(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真正让健康随访中心惠及更多人。”

如今,村民们往村卫生室、镇卫生院跑得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而在以往,大量病人往大医院跑,大医院不堪重负,甚至挂个号要等上几个月,同时大教授看小疾病造成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被挤占。并且,到大医院治疗,医疗费、交通费、陪伴费等医疗成本成倍增高,病人负担成倍加重。

在东台,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构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资源优秀人才“双下沉”、医保脱卡支付、先诊疗后付费、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与分级诊疗相关的政策制度,以机制保障老百姓体验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医共体建设减轻了百姓看病就医负担,直接节约看病就医带来的交通费、食宿费和诊疗费近2亿元,全市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从2021年底的2605.1元减少到2023年底的1914.64元。”东台市卫健委主任崔海表示,希望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便老百姓在基层享受优质、便捷、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将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相互信任的关系,推动全市加快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新格局。

数字健康驾驶舱内,“十大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汇聚而来的海量健康数据还在实时更新,一张信息网畅通了全市各级医疗体系的“毛细血管”,既打开了医疗资源的“围墙”,也推动着人员、服务、技术、管理“四下沉”,更多续写生命健康的故事还在继续。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洪梦琪 芦艳/文 蔡志红/摄

标签:卫生室;东台市;人民医院
责编:洪梦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