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层医疗关系健康江苏建设,我省大力提升和保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展示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成果,“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联合开设“基层医声”专栏,邀请基层医疗社区主任谈谈如何结合辖区特色与自身优势,统筹发展基础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效,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我们从辖区实际出发,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百姓健康为中心,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医疗服务内涵和外延,精细化管理慢病患者,妇科、糖尿病、中医科获评‘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康复科评为省级特色科室,去年针对慢病患者用药需求,又新开设了药学门诊。优良的服务赢得了辖区内外居民的好评,去年全年门诊量达到19万。”
——南京市建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吴玲霞
慢病用药多听听药学专家的
慢病管理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减缓病情恶化的速度?我们在对慢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的时候发现,这些慢病患者往往是多病共存的,吃的药多达七八种,乃至十几种?除了各大医院专家开的药,患者还会自己加药,这些药是否能一起吃?吃了是否会有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都是不知道的。
根据多年的临床发现,用药不仅要听医生的,还要听听药学专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有这个意识。认识到百姓对药物知识缺乏后,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主动“联姻”医联体鼓楼医院,找到药学门诊部葛卫红主任,让他们的团队来给我们基层药学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药学门诊,针对我们精细化管理的2000多位病人,搞课题定期总结,通过医生管理干预后,评估效果,看看用药是否有删减,并发症是否能控制得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来,药学门诊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认可。“我有多种慢病,要吃十种药,都是医生开的,我也不知道哪种药真正起效果”,73岁的邓大爷每天自己注射胰岛素,血糖忽高忽低。药学门诊计成博士首先根据他的个体情况,针对长效胰岛素药效峰值,调整了他胰岛素注射的剂量和时间后。血糖稳定了,身体舒服了,现在他非常高兴。
把每一位慢病患者管理好,是我们的目标。凡是家庭医生签约的病人,我们优先让药学专家给他筛一遍药,能减少的就减少,不仅给患者省钱,还要提高用药疗效,从目前统计来看,慢病患者吃药种类大幅下降,吃药效果大幅提升。
以百姓需求为导向 创建科室 发展人才队伍
作为基层社区医院,要想实现首诊在基层,除了我们自身有一支本土专家团队在为百姓保驾护航外,没有高精尖的技术,遇到疑难杂症只能通过医联体转到三甲医院去。如何更好地服务百姓,把能在家门口解决的尽量解决,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一直是我作为一位管理者在思考的问题。
在基层社区医院工作了20多年,我非常了解百姓的就医需求,2018年我来到这后,通过观察转诊病人的需求,来发展新项目、成立新科室,充实人才队伍建设。根据15%-20%的人需要转诊做胃肠镜,2019年我就把胃肠镜科室建立起来,现在预约得满满的。
根据辖区就诊老年患者居多,慢病居多的现状,我主动“联姻”医联体医院,改变以往上下级医联体“指腹为婚”, 跟医联体医院“自由恋爱”,根据需要聘请慢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医联体专家,定期授课、查房、坐诊、带团队,实现深度融合,遇到疑难病例,社区医生随时在群里咨询专家。
科室创建了,还要进一步精细化管理,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生诊疗效率。针对糖尿病慢病患者就诊资料多,老年患者经常缺这少那,我最近创新就诊模式,给本院糖尿病医生配了诊前诊后两个助手,糖尿病人就诊前,诊前助手把需要的材料、筛查的项目,全部整理好,医生看病效率大大提高,诊后助手再按医嘱把患者管理好,实现一个闭环管理,这种合作模式,医生和患者都很认可。
体检中心开设检后门诊 解读体检报告
体检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鼓楼区级非营利性体检机构,拥有1000余平方米独立的体检区域,一年承接2万多人次的单位团体或者个人体检。对行动不便老人有专人陪同,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层层把关体检质量。
患者体检后,检查结果阳性的,医生立即通知患者,去年一年体检异常转诊97例,癌症确诊10例;463例糖耐量异常,经过复查,162例确诊为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确诊患者,我们采用胰岛素泵住院治疗,病人出院后,患者纳入我们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实现“体检中心、病房、家庭医生”三元联动管理,从饮食、运动、体卫融合等方面进行干预管理。
体检后,需要解读报告的,我们开设了检后门诊。客户除了在线查看体检结果,还可来社区“检后门诊”咨询医生解读体检报告。2019年我们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为每一位体检客户建立健康档案,对需要健康管理的人,采用“五师共管”,即医师、护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运动治疗师共同给患者予以管理。
患者就医体验感、获得感好了,对我们的信任度也就增加了。去年特殊时期,我们让康复科和糖尿病科病人出院,让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住进来,有的患者一个人住进来感觉挺好,又让家里人住进来,一家子五六口人都住在我们这里。省领导来督查工作,不打招呼直接进病房,病人直呼“这个家门口的医院真好,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实实在在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