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难言之隐可能和这个“盆”有关,这个群体更应注意
2022-06-15 11:4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杨璞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杨璞)女性尿失禁、便秘、小腹坠胀……你可曾想过,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背后,都是同一个问题——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很多女性对这个病却知之甚少,如果你也有疑惑,不妨一起来了解。

已婚已育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

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很高,但患者的知晓率却很低。“盆底”就像一张坚实的“弹簧床”,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参与控制排尿、排便、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女性的盆底还要承载胎儿发育、分娩等重要任务。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护士长董莉介绍,“盆底”如果长期负荷加重,随着年龄增长、怀孕、分娩等影响,一旦不堪重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轻者可出现阴道松弛、尿频、便秘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盆腔脏器膨出或脱垂(子宫、直肠等)、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已婚已育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因为怀孕分娩会损伤盆底肌肉。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胎儿及附属物重量增加,盆底肌持续受重力压迫,导致慢性损伤,盆底肌肉逐渐松弛。分娩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拉伸、损伤,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弛,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

很多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基本认识,甚至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因为羞于启齿选择默默忍受,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产后42天应做盆底功能检查

在欧美发达国家,盆底肌评估、盆底康复等已经广泛普及,女性从产后42天开始常规进行盆底肌训练,从而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董莉表示,如果发现问题,应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促进盆底康复的方法有很多,如产后按摩、自身盆底肌肉康复锻炼、物理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很多孕妈妈都知道,通过有意识、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盆底肌就可以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可是,大部分女性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所以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咨询医生。

西医常用的盆底功能康复技术主要是生物反馈训练等,结合中医耳穴埋籽等护理措施效果会更好。有助于唤醒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及弹性,使盆底肌肉恢复正常。

剖宫产后也要做康复训练,别等生完二胎才锻炼盆底肌

有的做剖宫产的女性认为不用做盆底功能锻炼,这个认识也比较局限。因为剖宫产对盆底的保护作用是有局限性的,顺产与剖宫产相比并未增加盆底疾病的发生率。主要由于怀孕时逐渐增大的子宫、胎儿对盆底肌的长期压迫,加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肌肉松弛。所以,剖宫产女性同样也需要进行盆底康复锻炼。

董莉介绍,怀孕对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生二胎时就已经累加了。特别是头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如果不及时修复,在怀二胎中症状会更严重。如果女性在初产后积极锻炼盆底肌,维持良好的盆底功能,第二次产后更容易唤醒肌肉神经。盆底肌的康复,因此别等到生完二孩再做盆底康复。

延伸阅读:盆底康复的适应症与禁忌

盆底康复适应症:产后妇女(恶露未净、月经期、急性感染时适用于部分康复措施),阴道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者,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各类尿失禁,尿潴留,便秘,粪失禁,性生活不满意者,反复阴道炎、反复尿路感染者,慢性盆腔痛,人流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前后需要辅助治疗者,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不育者,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盆底康复禁忌症:佩戴心脏起搏器者,恶性肿瘤患者,炎症急性期,出血期、经期禁用阴道电极,体内有金属异物者(宫内节育器除外),智障者(痴呆、癫痫急性发作期),孕妇腰腹部。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