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端午,“粽”情康复 江苏省人医指导患者娱、练两不误
2022-06-02 20:1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何雨田 伊文超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何雨田 伊文超)临近端午佳节,6月2日下午一点,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作业治疗室内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兼具传统节日气氛与促进患者手部康复意义的活动——包粽子,帮助患者在制作香粽的过程中训练手功能,做到“娱”“练”两不误。

参加者们“不简单”,都是手功能障碍的“老病号”

活动现场,提前泡好的糯米、粽叶整齐摆放着,康复治疗师耐心指导着患者包粽子的技巧“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五扎绳……”几位参加者对照着示范,有条不紊地包着粽子。

记者了解到,参加这场活动的患者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手功能障碍后,来康复门诊治疗的“老病号”。有因为意外跌倒而发生高位脊髓损伤进而影响手功能的部队军官,有不明原因无法打开双手的10岁小学生,有因为桡骨骨折术后手部功能受限的退休阿姨,有脑出血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也有罹患SMA罕见病而肌肉萎缩,导致四肢无力的少女。

“在座的各位都是差不多时间来的,我们刚来的时候,手指的抓、握乃至于展都是有限制的”,古阿姨说,自今年1月桡骨骨折术后,因为钢板的植入,她的手部活动受限,迄今她已进行手功能康复2个多月。“经过康复作业治疗,现在我们的手都越来越灵活了,你看,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心灵手巧”,古阿姨说。

主管技师伊文超告诉记者,包粽子看似普通,但对于手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是一项有助于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手部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的活动。“我们门诊的患者一般有手外伤、神经损伤及脊髓损伤三类,有的手部力量和灵巧性不足,有的躯干力量不足,有的认知和沟通能力欠佳,但今天的活动都可以帮到他们”,伊文超说,现年七旬的陈奶奶曾经因为手部颤动得厉害什么也抓不了,但现场却能包好几个粽子,抓握甚至绑线都不成问题;花季的兰兰因罹患渐冻症而全身肌肉渐进性无力和萎缩,现场她用力地用双肘支撑着桌面,仔细地包了一个又一个;脑出血患者王先生在现场和大家互动交流,原本说不出话的他竟然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康复无处不在:日常活动中的康复“不可小看”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李勇强教授告诉记者,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比如可能喝不了水、刷不了牙、吃不了饭等等,但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活动,告诉外界,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康复,绝大多数的手功能障碍患者都可以恢复功能”,李勇强教授介绍,虽然参加活动的患者各自有不同的康复目标,但不论是系鞋带还是写字、拧毛巾、刷鞋子都需要手的协调、精细控制和捏握的力量,而这些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都会锻炼到,同时认知、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也可以在这种小组形式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完成的粽子就是‘成品’,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切实感受自身肢体功能经过康复后取得的进步,更能重拾康复的信心”,李勇强教授说。

据了解,在康复门诊会通过一些涉及到抓、捏、展等手部运动的道具来帮助患者进行手部康复训练,提高手部力量和灵巧性,“但日常活动更加不可小看,事实上,康复无处不在,手功能康复需要结合生活当中的训练,只有多用才能熟练,最终促进自身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快速提高,从而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李勇强教授说。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