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南京市中医院樊志敏:大成在德,用“加法效应”传承“丁氏痔科”
2021-06-21 15:3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童棹凡 孙骏 高行健  
1
听新闻

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小成在技,大成在德。“智慧和勤勉,是一位好医生需要具备的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愿意坚持不懈,为医疗事业奋斗终身。”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樊志敏一直践行着大医精诚的品格。

润物无声,立志成为行业精英

樊志敏出生于医生家庭,对父亲的崇拜使得他一心想成为一位名医。“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樊志敏的父亲夜里出诊,船夫接他渡河,行经半路不慎打翻了船,父亲就头顶药箱,蹚水过去看病。闲在家时,父亲会买来猪大肠,练习手术缝合、切除的技术。

“有时候我放学回家吃饭,总能在饭桌上碰见陌生面孔。”樊志敏回忆,从农村来的病人来回看一次病要花一天时间,父亲不忍心他们饿着肚子上路,就留他们吃饭。“我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大医精诚精神,不是他们灌输给我的,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出来。”

高考时,樊志敏选择了学医,在安徽中医学院潜心学习中医知识。1984年,樊志敏毕业进入南京市中医院。他选择肛肠行业,师承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医楷模”丁泽民教授等。早在入行之初,他就想努力成为中国肛肠行业最好的医生之一。

樊志敏(左三)跟从丁泽民教授(左一)学习

因“道”施 “术”,治病必求于本

“做医生,弄清楚一个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路径就是‘道’,在这个链条上镶上各项治疗技术。链条要长,技术要全面,治疗才精准,病人利益才能最大化。”在医疗实践中做加法,为病人谋福利是樊志敏一直追求的目标。

探研中西医理论精髓,创新应用于临床实践,融合中西医诊疗技术,救治疑难重症肛肠病患者,樊志敏用一贯的辛勤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枯痔疗法,结扎疗法,挂线疗法等是中医治疗肛肠疾病的传统疗法。他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更注重理论解读与创新。在仔细钻研后,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将分段齿线结扎疗法,肛瘘挂线疗法的特色进行理论解读,加以优化、标准化。

一手握开方笔,一手执手术刀,樊志敏还主动学习西医技术,采用中西结合为病人谋健康。作为中国中医肛肠领域第一个获得腹腔镜4级证书的医生,樊志敏率先在江苏省开展腹腔镜大肠手术治疗,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手术直播。“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使承担着很大压力,看到患者能在这些手术技术的帮助下恢复健康,我特别欣慰。”樊志敏说。

“病人的健康才是医生最大的心愿。”樊志敏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30多年前,樊志敏为一位患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的患者进行了直肠切除手术。因病情无法根治,息肉仍会长期反复生长,病人每年到医院请樊志敏为他治疗息肉。“当时还没有肠镜,我要用25公分长的乙状结肠镜才能帮他烧灼息肉。为了他,我找了一个自行车发条,仔细磨尖,成了他专属的医用工具。”

正是这份不可多得的用心与关怀,让这位病人十分信任樊志敏,三十年来,每年到复诊看病时,都会准时出现在南京市中医院的门口。

建设学科,悉心培育青年人才

作为“丁氏痔科”代表性传承人,樊志敏一直注重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与总结工作。他师古而不泥古,积极开展中医药诊治肛肠疾病创新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项、市厅级4项、新技术引进奖3项,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批专利2件。近几年更是引入结合多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研究手段,开展中医药现代化与大数据研究,进一步探求中医肛肠病学发展创新之路。

如今,樊志敏作为肛肠学科带头人、分管副院长,致力于推动医院及肛肠学(专)科建设与发展,创新“多专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将肛肠科以及全院发展带向更高的台阶。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肛肠学科一举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樊志敏还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与带教,通过名中医工作室、硕博士培养、进修生带教、教育教学活动、学术会议等多途径、多层次培养青年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他说:“我常和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们说,不要只满足于懂中医,会开方,要学会操作内镜等仪器,还得拿得起手术刀。”现在,肛肠科共有70多位医生,发展了5个相关亚学科。

30多年的行医生涯里,他已记不清自己处理了多少疑难疾病。现在,他的志愿也不止于成为中国最好的肛肠科医生之一,他还要带领全院肛肠学科建设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学科。

【名医名方】苦参汤

组成:苦参30g,黄柏25g,蛇床子20g,地肤子20g,白藓皮20g,土槿皮20g,防风12g,枯矾30g。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肛门湿疡病(湿热浸淫证)

用法:中药装入纱布袋中,水煎外用,药液的量以可浸泡肛周部位为宜,先药液热气熏蒸,60-70度为宜,药温降至40度左右开始坐浴。每日1剂,早晚分次外用。

方解:本方中重用苦参,其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用苦参为君药,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黄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并长于清泻下焦湿热,为臣药;佐以蛇床子、地肤子燥湿祛风止痒,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土槿皮杀虫止痒,防风祛风止痒,配以枯矾,其性酸寒,燥湿敛疮,杀虫止痒。诸药配伍,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效。

加减:湿盛者,加苍耳子、苍术;热盛者,加大黄;湿热明显者,加鱼腥草、白头翁;风热明显者,加荆芥、防风;伴有血虚者,加生地、当归;伴有血瘀者,加红花、赤芍、川芎。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孙骏 摄像 高行健

标签:江苏省名中医;樊志敏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