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胸腹主动脉疾病患者 微创腹主动脉支架四开窗技术化险为夷
2023-04-13 19:5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章琛  
1
听新闻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成功挑战微创腹主动脉支架四开窗技术,实现胸腹主动脉瘤全腔内重建。整台手术历经5小时,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为患者保留了内脏及肾动脉分支,手术切口只有三个动脉穿刺口,避免了开胸开腹,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

今年59岁的王先生,因突发背部不适检查发现胸腹主动脉瘤,由于患者病变严重且复杂,随时都有动脉瘤破裂死亡的风险,随即被收治入院。据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雷杨介绍,胸腹主动脉瘤,不同于单纯胸主动脉瘤和单纯腹主动脉瘤,顾名思义,是同时累及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肿瘤,瘤体常常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脊髓动脉等重要脏器动脉,这些重要的器官如果出现供血障碍,将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所以此类疾病治疗起来特别棘手,是心血管外科最为凶险、最难手术的疾病。

患者术前造影,动脉瘤累及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

患者术后造影动脉瘤成功隔绝,各分支血管通畅。

经陈鑫教授心血管微创团队细致的讨论和分析后,为该患者制定了“专属”的手术方案,即术中开窗支架技术。该患者微创腔内隔绝动脉瘤的同时,需要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双侧肾动脉,所以需要“四开窗”微创腔内手术。

该手术非常复杂,首先需要术前精准评估,利用高清薄层CTA精确测量各个待重建重要分支血管开口的角度、直径,然后根据所测数据主刀医生要先对支架进行“手术”,即“四开窗”改装。最后在主动脉造影下精准定位血管位置,成功释放支架,并通过支架4个“窗口”和4个分支血管开口在湍急的动脉血流中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这也是手术最难的部分。手术医生张雷杨作了比方,这个手术堪比在大风中放风筝,放风筝的人站在一楼正面不能移动,需要让风筝分别穿过位于十楼正面、背面和两个侧面的8个不同的小窗户。手术结束前造影各分支血管通畅,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张雷杨说,以往通过传统手术用人工血管置换动脉瘤,并重建重要脏器动脉,但是该手术需要同时开胸开腹,术中失血多,围手术期重大手术风险发生率高。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成熟及影像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通过微创介入下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便可微创、安全的隔绝血管瘤,大大降低了临床死亡率。

术中定制个体化四开窗支架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雷杨介绍,参照国外诊断标准,胸腹主动脉直径>3cm时,临床可诊断为动脉瘤,直径大于5cm需手术处理,目前绝大多数首选微创手术治疗。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和吸烟等。大多数动脉瘤病人的瘤体会逐渐增大,典型的体征表现为腹部无痛性、搏动性包块是最常见体征。包块通常位于脐周或上中腹部。巨大瘤体可伴有压痛及细震颤,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大多数非破裂性动脉瘤发病隐匿,无明显症状;一旦有症状,即是濒临破裂。最重要的是,非破裂性动脉瘤择期微创手术,风险不大、可控,一旦因为破裂急诊手术,则手术死亡率至少达到50%。文献报告破裂性动脉瘤病死率高达90%,被称为无声的“血管炸弹”。

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定期的体检是早期发现这类隐匿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行超声检查。超声筛查对象为年龄>65岁伴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或没有吸烟史但年龄>75岁的男性或女性,或一级亲属有动脉瘤病史的人群。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开设1006病区为血管外科病区,集中收治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静脉疾病。常规开展传统开放手术、微创介入手术和结合前两者优势的“杂交”手术。该科配备了两个“杂交”手术室,“杂交”手术是处理复杂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也是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的特色优势技术,每年完成该手术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孙骏 通讯员 章琛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