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完成了一例脾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医生介绍,内脏动脉瘤起病隐匿,多数内脏动脉瘤在破裂前几乎没有任何的症状,一旦出现腹痛,常常提示瘤体可能已经破裂或者即将破裂,严重时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今年34岁的李先生3月初因“后循环缺血”来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通过仔细的问诊,神经内科医生发现李先生一直有左上腹部隐隐作痛的症状,但没查出病因。通过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脾动脉巨大动脉瘤。医生说,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出现大血管的高压力出血,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用“肚子里的炸弹”来形容丝毫不夸张,而且这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患者随即转至介入血管科进一步治疗,由苏浩波主任医师接诊。苏主任通过分析该患者血管解剖特点、动脉瘤形态及位置等,制定了治疗方案——“脾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术中苏浩波主任仔细分离瘤体,并保护了周围非瘤体组织的血管,保护了患者的重要器官,仅通过大腿根部一个2mm的穿刺点就拆除了腹部这个“不定时炸弹”,解决了李先生的危机,李先生的腹痛也终于得到了缓解,术后第二天康复出院。
据介入血管科主任医师苏浩波介绍,内脏动脉瘤中脾动脉瘤的发病率最高,大约占60%,而大概有15%-50%的脾动脉瘤患者有临床症状,如上腹或心前区疼痛或不适,背部或左肩胛下疼痛。脾动脉瘤的形成除了与先天性动脉组织缺损和外伤有关,以下疾病也不排除参与了脾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患有下列疾病的患者需格外注意。
1. 门静脉高压症:
多由肝硬化引起,会引起脾脏增大,继而导致脾动脉血流增多,使得脾动脉扩张而诱发脾动脉瘤。
2. 动脉硬化:
相关文献报道,约60%的脾动脉瘤患者有动脉硬化病史。
3. 多次妊娠:
确切原因尚不明,可能与妊娠期内分泌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4. 心脏瓣膜病:
相关文献报道,约23%的脾动脉瘤患者有脾动脉内栓子形成,这些患者大多都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5. 胰腺炎:
发生胰腺炎时,胰周积液侵蚀胰周血管导致血管壁薄弱而易形成动脉瘤。
6. 动脉炎:
全身性大动脉炎或单纯脾动脉炎可引起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甚至纤维素性坏死,管壁薄弱易形成动脉瘤。
如何发现脾动脉瘤?医生说,脾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超声、CT血管成像、磁共振以及血管造影,其中血管造影是脾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是创伤性的检查,一般针对非介入检查手段无法充分展示相关侧枝血流情况或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所以目前推荐CT血管成像作为脾动脉瘤的首选诊断工具。
脾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包括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近年来,腔内治疗由于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适应证广等优势,临床上广泛应用。
腔内治疗即微创介入治疗包括:瘤腔填塞法、旷置隔绝法、联合栓塞法、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法、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法、载瘤动脉栓塞法等,在术前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管解剖进行分析,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通讯员 周阳逸 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