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许多往返上海治疗的启东肿瘤患者外出求医难,许多行程码带星的肿瘤患者更是面临每周维护PICC导管及输液港的难题。一边是防疫的隔离政策要遵守,另一边是PICC导管必须每周更换,否则导管堵塞感染会影响后续治疗,这根PICC导管就是肿瘤患者的“生命线”啊!按照2021年的工作量统计,平均每月需要维护PICC导管和输液港的患者约400人,疫情下,这根维系生命的导管去哪维护?这些病人的燃眉之急怎么解决?
人医担当,启东唯一院外特殊PICC门诊开诊
面对难题,启东市人民医院院长樊健说:“人医作为全市龙头医院,必须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人医的担当,我们为全市行程码带星患者提供一个专业、安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PICC维护点,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
人医静疗专科护理小组已经成立12年,开创了启东首家PICC门诊,近五年来成功完成PICC置管2000多例,开展输液港置管新技术近200多例,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生命通道保驾护航,此次“院外维护门诊”的任务是对静疗组的考验,在全院努力配合下,经过短短几天紧急筹建,医院北区门口“院外特殊PICC门诊”3月份开诊,与院内就诊患者分开,每周二、五下午,身穿标准防护的“大白”专科护士在这里,为行程码带星的患者提供预约分时段的维护,以及先维护后缴费的便捷服务。
真心感谢,幸好有你们!
走进这间门诊时,许多辗转奔波的患者特别感动,感觉找到了归属感,再也不用担心后续的治疗了。他们非常自觉地配合着防疫的规定,接受护理后,对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大白”护士竖起了大拇指感谢:“幸好有你们。”
在这里,“大白”护士遇见了一位年仅20岁罹患肠癌的大学生女孩,曾在上海做术前化疗,眼看疗程结束可以手术了,偏偏遇到上海疫情,不能如期手术,内心焦虑万分。专科护士小施一边小心地维护深埋在手臂的PICC管,一边关注着女孩的情绪变化,时常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安慰她:“科学地说,肿瘤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经过专业治疗会有很好的预后,要对医学有信心啊!也要对国家有信心,上海疫情不久后肯定会控制住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我,我可以帮助你。”经过一番交流,女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小姐姐,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是我真心谢谢你关心我!”
精于技术,用专业守护患者安全
因为疾病等多种因素,肿瘤患者的静脉状态比普通病人要差,“大白”护士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面屏和N95口罩,手上还戴着2层手套做维护,静疗护士说:“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次维护顺顺利利。”可是事与愿违,有一天临近下班时,给一位病人做PICC导管维护时,抽不出回血也推不进生理盐水,判断“导管堵塞”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发生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后续如期治疗,必须溶栓通管处理。安抚患者情绪后,静疗护士采取三通负压抽吸通管处理,每隔10分钟负压抽吸一次导管,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抽出了回血,意味着保住了PICC管,通畅了,成功了!那一刻,病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你们的技术太专业了,真是我们患者的福音。”当“大白”脱下防护服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长时间反复抽吸导致手掌上深深的摩擦红印,走出门诊,已是繁星闪烁,但是成功的喜悦超越了疲惫。
护理誓言音犹在耳,化作印刻在生命里的追求
人医静疗专科护理小组共有36人,年纪最大的护士46岁,最小的28岁,多年来,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专科护理小组活跃在临床各个部门,为那些在身患癌症的患者带去了希望,为那些饱受疾病煎熬的患者解决了静脉穿刺的困难。为了守护患者安全,她们把护理职业的信仰与追求印刻在生命里,持续发展专科护理内涵,注重技术创新,为患者提高更优质、高效、安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