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日讯(记者 刘洁)“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和“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运用。何谓“冬病”?“冬病”一般指寒性的疾病,包括虚寒与实寒,多好发或加重于冬季。“夏治”则是在夏季气候温暖,自然界和人体阳气都旺盛之时,此时为攻克体内寒邪、饮邪的最佳时期,通过三伏贴、中药汤剂、艾灸、拔罐等治疗措施,补阳气而祛寒邪,预防性地治愈或缓解“冬病”的发作。
在心病科,哪些“冬病”需要或者可以“夏治”呢?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中国江苏网记者邀请扬州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王道成为大家详细解答。
心脏疾病与冬病夏治
王主任介绍,冬季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冷空气作用于人体后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衰疾病发作;此外,寒冷刺激后也可以导致供应心脏的血管发生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容易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在五脏当中也归属于火,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有着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冬季发作。
哪些心脏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心血管疾病的“冬病夏治”适合于那些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缓解的慢性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属于阳虚内寒、心肺气虚、心脾两虚者,能起到不错的预防和改善效果,具体如下:
阳气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肺气虚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脾两虚型失眠人群、心脾两虚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心脾两虚或心阳不振型心律失常等。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典型运用,其是在“三伏天”即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人体内的寒邪不得自然界阴气的资助,正处于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以温热药刺激相应腧穴及通过药物的渗透吸收,使局部发热,充血,起到疏通经络,散寒祛邪,提高正气的作用,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发作。
“冬病夏治”的运用不只拘泥于三伏贴,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罐等都可作为“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段。
三伏贴注意事项
1、先辨证,后敷贴。
2、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小儿一般2-4小时。
3、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泛红、轻度瘙痒或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刺痒难忍或有烧灼感应立即去掉敷贴,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反应剧烈者,如大面积皮肤出现瘙痒、斑疹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近就医。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泡小不予处理,令其自行吸收,泡大者请到医院处理,以免感染。
4、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2022年三伏贴时间表
夏 至 贴 :6月21日-6月30日
伏前开穴:7月01日-7月15日
头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04日
中伏加强:8月0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加强:8月25日-9月03日
王主任温馨提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冬病夏治有一定讲究,有严格的适应病症,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相对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夏季如何养心
中医养生主要推崇“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的养生方法。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
1.养心需精神安静
立夏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 , 加强对心脏的保护,尤其是老年人不可过激,情绪要平和,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闲自乐,切忌大悲大喜。
2.调心应适当午休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午时是指 11 时 ~ 13 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宜小睡 30min 至 1h 以养心。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很有好处。
3.清心应饮食清淡
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很多人就会感觉到烦躁、失眠等,这是心火过旺的表现,这时我们就需要适当的清心泄火。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放凉后食用,不仅有利于体酸碱的平衡,更有助于清心防暑、消除疲劳、提神醒脑。
4.护心当适度运动
立夏时节,运动应注意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新鲜处。运动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的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损伤阳气。
专家介绍
王道成,中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王少华”先生学术经验传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师协会优秀带教医师,江苏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师承导师,江苏省中医药传承“戴金梁先生”学术研究工作室主任,扬州市中医药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科教兴卫工程”学科带头人,扬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医心血管内科学学科带头人。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专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学医、从医40年,对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肾损害、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病)、支架后再狭窄、高脂血症、心脏手术术后康复等有较深入研究,曾多次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省中医院研修,继承全国名中医(国医名师)“王少华、李七一、唐蜀华”教授的学术经验:“治病首重病机、审证求机、从痰瘀论治心血管病、疑难病、复杂病,从气阳(阴)亏虚、水湿瘀阻治疗心力衰竭,适时用变法治疗内科杂病”。擅长运用经方、古方、验方对心血管病、失眠、汗证、喘证、脾虚、肾虚、湿气、痞满、肥胖、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膏方调理亚健康、慢性病等。先后主编、参编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70篇,发表中国中医药报等科普文章20余篇,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9项,培养研究生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