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南京市中医院祛湿食疗有良方
2021-04-02 18: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农历书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气雨水丰富,万物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谢晓枫主任中医师提醒您:此时气候潮湿、阴冷,空气湿度大,机体难以避免湿气的侵袭,清明节气需要提防湿气致病。

  什么是湿邪?

  谢晓枫主任介绍:“湿邪”是“六淫”之一,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环境,导致正气虚弱或体质偏湿的人发生疾病。内湿指各种原因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湿邪入侵,有哪些症状呢?

  1、发油、面油:湿气重往往脾虚,脾主运化,一旦脾脏受损,那么湿气就会停聚体内,机体代谢紊乱,使得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粘度加大,难以洗净,造成头发、面部爱出油。

  2、流口水:最近起床,你是不是常发现枕头湿了一片,然后不好意思的掩盖一切,并在内心怀疑:我这是梦到什么好吃的了!然而这也可能说明你体内有湿了,当脾脏运化功能下降,水液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人体内的水湿外泄,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3、大便粘滞:清晨如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若大便粘在马桶上,且冲一次冲不干净,这就说明体内有湿。正常情况下大便呈金黄色成形状态,体内有湿气的情况下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

  4、舌苔厚腻:“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可以敏感的反应我们身体的状况。清晨刷牙前不妨照一下镜子,看一下舌头,健康的舌呈淡红色,苔薄白,干湿适中,如果舌苔白厚,则为寒湿,若舌苔黄厚,则为湿热。

  那么,如何祛除湿邪?谢晓枫主任推荐了几款祛湿良方,建议收藏哦!

  1、红豆薏米粥

  祛湿的食疗良方首选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性平味甘,具有祛湿消肿、健脾益胃的作用。红豆,在中药里称“赤小豆”,性平味甘,有利水、除湿、健脾、解毒等功效,此外它是红色,红色入心,因此还可补心,缓解精神疲劳,安神补血。红豆、薏米二者合用,具有健脾化湿、调达气机功效。

  材料:薏米、红豆各 1/2 杯,清水 10 杯。

  做法:将薏米、红豆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 4 小时。然后放高压锅中,加清水。大火煮至高压锅上气后,转小火煮 20 分钟。喝的时候,可放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

  2、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怀山药 15 克,茨实(也叫芡实、鸡头米)15 克,炒薏米 15 克,炒扁豆15 克,北芪 12 克,白术 10 克,猪排骨 200 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 1 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3、赤小豆煲鸡

  材料:赤小豆 90 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 1 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此外谢晓枫主任提醒大家,以上良方不可多食,体湿者需禁忌肥甘厚腻之品,寒湿者禁忌生冷之物,如冰品、冷饮、西瓜等,湿热者忌食引发血热的食物,如羊肉等,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分清证型,再进行治疗。

  专家简介


  谢晓枫,主任中医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谢昌仁。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脾胃病专业委员。从事本专业20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科疾病;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EMR等镜下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四上午

标签:
责编:黄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