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明“小哑铃” 解决吃饭大难题
2020-11-30 09:29: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4年了,我哥哥现在终于可以吃上饭了!”11月25日上午,窗外阴雨连绵,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场温馨的捐赠仪式正在进行。

饱受食管气管瘘折磨15年,几年没吃上过一口饭

消化道瘘患者蒋先生,饱受疾病折磨15年,辗转全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各大医院求医无果,从4年前开始,就仅靠在胃插入一根营养管,每日往这根管子里打食物勉强支持身体每日所需的能量。

蒋先生的妹妹周女士介绍,从2003年开始,蒋先生因抗结核治疗后1年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做检查发现他的左主支气管有瘢痕性狭窄,为了使气道通畅,他先后做了3次“气管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2015年,蒋先生自觉症状加重,出现进食后呛咳伴咯血的症状,外院诊断为“气管食管瘘”。

2017年7月,蒋先生的营养情况已经很差了,于是接受了经皮胃造瘘术,在胃插入一根营养管,每日靠往这根管子里打食物勉强支持身体所需的能量。

双镜联合,巧用“小哑铃”封堵器堵住食管瘘口

2018年,蒋先生一家慕名找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张国新主任,接诊后的张主任尝试了一种新型的内镜下缝合技术(Overstich缝合术)闭合瘘口,然而效果也不理想。也正因如此,张主任一直把蒋先生的病情放在心上。

今年11月,蒋先生听闻了张国新主任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封堵器治疗食管气管瘘,于是他再次鼓足勇气来到了消化内科。

“我们的人体非常精细,胃管和食管本来是人体内两个邻居,但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这两位邻居之间出现了一个“异常的通路”,患者一旦进食,就会由这个“通路”进入气管,从而导致呛咳甚至反复感染,如何把这个“通路”的两端都堵上,让它们互相不干扰,是整个手术的关键。”张国新主任告诉记者,经过团队反复讨论和商量,最终决定为蒋先生量身定制一个封堵器,这个封堵器就像一个“小哑铃”,但这个“哑铃”的两端是不对称的,大小需要根据患者瘘口的大小来定制,这样既可以避免常规封堵容易掉落的缺陷,而且用一个封堵器可以同时堵住两个瘘口。

11月18日,在胃镜及纤维支气管镜“双镜联合”下,蒋先生接受了食管气管瘘封堵器置入术。术后蒋先生咳嗽咳痰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终于又能和正常人一样每日进食了。蒋先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特别感激,遂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感恩“新生”,捐资百万促研发

11月25日,病愈出院的蒋先生和妹妹周女士,饱含感激之情,带着鲜花和锦旗,将100万元的支票赠送给了给予他新生的消化内科医护团队和院方,用于消化道瘘治疗的进一步研发和帮助和蒋先生一样备受疾病折磨的患者。

张国新主任介绍,慢性消化道瘘一直是一个医学难题,目前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内镜下缝合,内镜下夹闭,内镜下支架等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瘘口迁延不愈,造成这类患者无法正常饮食,营养不良,生活质量很低。此次使用的消化道瘘封堵器是团队自主发明的、在国内外也都是治疗慢性消化道瘘首创方法,目前已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该封堵器几乎完全可以封堵瘘口,且可更换,使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慢性消化道瘘患者的福音。

通讯员 陈涵 宫丹丹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标签:消化道;内镜;食管气管瘘
责编:浦琼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