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火了,医生提醒:这几个误区要避免
2020-07-21 16: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浦琼月 孙骏 顾言午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浦琼月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入伏,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也是三伏贴“开贴”之时。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原理,在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借天时,将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穴位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发挥药物和腧穴的双重作用以通经贯络,祛除寒邪,清除宿根,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痼疾”的一种外治法。

涂抹药膏

市民排起长队,争贴三伏贴

新江苏记者在江苏省中医院了解到,今年该院针灸康复科、呼吸科、儿科、老年科、推拿科、风湿免疫科、普内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开设了“冬病夏治”特色门诊。入伏第一天,许多科室门口患者都排起了长队,争贴三伏贴,其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也不乏年轻人和儿童。

“我之前有些胃胀气,刚贴了一次,感觉就好多了。”62岁的陈阿姨今年初由于胃痛胃胀到医院就诊,被查出萎缩性胃炎,省中医院消化科徐艺主任中医师给她用中药调理一个多月,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不过,最近因为受凉,胃又有些胀气,听说消化科今年开展穴位敷贴治疗,于是陈阿姨赶忙来“尝鲜”,因为效果不错,继续来贴第二贴。

三伏贴不仅受到了成年人的欢迎,不少家长也带着孩子前来敷贴。在针灸康复科门诊,今年6岁的童童已经是第三年接受穴位敷贴治疗。童童妈妈介绍说,孩子是过敏体质,从小反复哮喘,上了幼儿园以后,只要有小朋友生病感冒,他就会第一个“中招”。在朋友的介绍下,童童妈妈决定带孩子来到省中医院接受中医调理和三伏贴治疗。“效果很好,去年孩子基本没再发过,今年想再巩固下疗效。”

“三伏贴”不是发泡越多疗效越好

在“冬病夏治”的过程中,“三伏贴”疗法会让不少人出现发泡的反应,因此,有人认为“三伏贴”发泡越多,疗效就越好,甚至觉得敷贴时间越长应该效果越好,似乎只有这样药物才能被更加充分地吸收。

医护人员正在制作三伏贴膏药丸

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三伏贴”不一定必须要起泡才会有效果。在敷贴的过程中,只要患者背部皮肤有发热、发烫的感觉,就显示药物在起作用,已经达到了治疗的目的了。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医师陈超提醒,敷贴时间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2-6小时即可,患儿的敷贴时间一般比成人更短一些,因为孩子的皮肤娇嫩,不易敷贴时间太久。如果皮肤已经起泡甚至出水,就说明皮肤有破损,不能再继续敷贴了,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然后再确定接下来的冬病夏治方案。

穴位敷贴只是冬病夏治方法之一

很多科普文章宣传“冬病夏治”的时候会突出“三伏贴”,而穴位敷贴在三伏天很流行,很多患者就以为“冬病夏治”就是穴位敷贴。甚至很多患者会因此认为,正因为穴位敷贴很方便,敷贴穴位,就能治好病,所以才会选择冬病夏治。

贴三伏贴

也有市民觉得穴位敷贴之后无需再吃药。殊不知,对于比较严重的“冬病”,“三伏贴”效果有限,因为冬病夏治的精髓就是借助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通过中医药的介入让人体阳气随之上升,对阳虚的人群用补虚疗法,对内寒重的人群用温里的方法,仅仅依靠“三伏贴”难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扶阳祛寒治疗目的。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卫桥门诊部副主任中医师陶雪芬介绍说,实际上,穴位敷贴仅仅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单纯的穴位敷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冬病夏治一般手段还包括:中药内服、毫火针、艾炙、拔罐、刮痧等。尤其是结合中药内服、毫火针等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