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是护士,还是搬运工、保洁员、快递员、心理咨询师
在基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有一群90后姑娘,她们精业务、懂奉献、肯吃苦,当战“疫”打响时,她们放下家庭、穿上“战甲”,将隔离点作为阵地,用行动铸造健康防线,用爱心传递天使温度,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赖莎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三上“疫”线,每天从5楼背下200公斤垃圾
预检分诊、防疫卫生宣传、院感防控、体温检测、上门采样……从1月26日开始,赖莎一直坚守岗位,疫情防控相关的多项工作都能看到她奋战一线的身影。最近,面对国外疫情严峻、外籍返宁人员众多的紧迫形势,她主动请缨,赶赴国会中心隔离观察点执行24小时驻点保障。
经过连续18天日夜奋战,赖莎出色完成保障任务返家休整。第二天上级紧急通知,有100多名境外来宁人员即将回国,安排在国会中心接受集中隔离观察。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量繁重,医护人员人手严重不足,仅仅休息一天的赖莎毅然决定开始新一轮的驻点值守。
在隔离点内,有这样一份“负重”的工作,那就是搬运隔离人员产生的垃圾。这可是件辛苦活儿,首先必须对垃圾喷洒消毒后才能装袋,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垃圾的重量,使得每袋垃圾重达30斤,几乎抵上一个桶装水的重量。弱女子赖莎当仁不让,每天搬运这样的垃圾十余袋、200多公斤。因为污染垃圾不能进电梯,赖莎只能徒手从五楼逐层往下搬。她身穿厚重的隔离服,经常绊倒又很快爬起来继续,一趟下来浑身早已湿透。
“隐形”客服,手机成了心理咨询热线
“今晚又睡不着?这是您过度紧张导致的,不用担心哦,有困难随时跟我说,我一直都在的……”很多个夜晚,赖莎都会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为及时了解每一个安置人员心理状况,她专门组建一个微信群,陪聊天、解疑惑。赖莎微笑着说,我的身份不仅是护士,还是倾听者、心理疏导员……在隔离点内,所有医护人员都是“隐形”客服,几乎每一刻都在和安置人员沟通。
透过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她暖心的话语让人感受到了天使在微笑,抚慰了隔离人员紧张焦虑的情绪,深受大家的好评与喜爱,身着防护服在隔离点穿梭忙碌的身影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防护服为一次性连体设计,上一次厕所,就意味着要重新换装再返岗,那样也就会多消耗一套防护服。忍饥、挨饿、憋尿……这样的事每天都在重演。“我要尽自己最大限度的坚持,尽可能多为其他同事留够充足的防护装备”,赖莎说,“宁可自己累晕倒,也不多消耗一份防护物资”。
为爱出征,将5岁儿子丢给了父母
在赖莎接触的安置人员中,最小的只有两岁。每次看到这个“小不点”,赖莎就会想起自己年幼的孩子,眼泪不自觉地在眼眶里直打转。赖莎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家里5岁的儿子根本无人照顾,她只能狠心将儿子送到外婆家。临走时,儿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抱着她紧紧不放。看到儿子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的情形,赖莎心如刀绞,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和儿子说:“妈妈就在南京,要去和病毒怪兽决战,等病毒怪兽被打跑了,妈妈就回来接你回家……”
得知妻子要去隔离点,电话那头,爱人沉默了片刻后哽咽地说道:“一定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等疫情全部结束,我和儿子接你回来……”奋战在疫情防控岗位上,赖莎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家人。每天无论多晚,赖莎都会和家人报一声平安。想到父母的担忧、儿子的等待,心中满是愧疚,疫情面前,赖莎默默地把爱和孝深藏在心底。
身兼多职,让隔离点有了“家”的温暖
国会中心安置的都是从重点疫区返宁的中外籍人员,面对高度潜在风险,赖莎丝毫没有退却。她穿上防护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忙碌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隔离点,她不仅是护士,也扮演着搬运工、保洁员、快递员、话务员的角色,很多事都在第一时间热情回应解决。热水没有了、药都吃完了、开关失灵了、电视出故障了、被子不够了,甚至需要拖鞋、买烟买面膜、送外卖、疏通马桶……这些琐碎的小事,赖莎极尽所能给予帮助,用她的专业、贴心、热情、周到,让每一位安置人员在集中隔离点感受到“家”的浓浓温情。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玄武区卫健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