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探索医防融合 网格化健康管理
2020-08-03 09:10:00  来源:南京晨报  
1
听新闻

推进医防深度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记者从南京市卫健委获悉,近年来,南京创新医防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多措并举,为签约居民实施全程全周期的精细化服务,让专家、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将健康送到基层,不断提升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580名专家被下派到基层医院坐诊

据了解,南京通过强化政府主导,将医防融合纳入健康南京、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建立协调和保障机制。各区卫健行政管理部门、各基层医疗机构调整领导班子、科室的职能分工,将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公卫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临床医疗工作有机结合,打通机构顶层内部管理的融合壁垒。

目前,省市区联动,划片将二、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580名心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等科室专家进驻933个家医团队,在社区开设专家、首席等家医工作室等,充实团队含金量。探索家庭药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力量,构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护士、公卫医师、医技人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共管模式。实施“全+专”衔接,打出医防融合控组合拳,做到精确分诊、服务接续、管理全程。2019年,全市开设家庭病床11350人次,家医团队出、巡诊达到264万人次。

但是“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需要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了帮助基层孵化特色补足短板,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组建医联体52个,17家三级医院孵化中心帮促援建219个特色科室,共建97个联合门诊和病房,5个郊区建成了血透联盟,实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综合性、连续性服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化诊疗服务,让群众享有“5分钟就医圈、20分钟优医圈”。

再造就诊流程,让看病更便捷

为了实现服务融合,南京启动就诊流程再造,优化患者的就诊。据了解,其中一项举措便是“4站”快捷互动。即加强预检分诊,各区将基层临床中心工作前移,分别在家医工作室、妇幼保健工作站、健康体检工作站、慢病联合门诊工作站设立了家庭医生助手,在问诊、登记等服务的同时,完成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并发症筛查、建档、随访、预约、项目宣传及签约、分诊;患者直接进入家医工作室就诊等服务。建立以疾控中心为指导、医院为技术支撑、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居民自我管理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家医“首签负责制”“积分健康卡”和“健康时间银行”。一次门诊既完成疾病诊治,又完成慢性病的筛查、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缓解群众候诊的焦虑情绪,节省居民就医时间成本和医疗费用,体现全科医生执业定位,促进家医健康管理和医疗费用控制双重“守门人”,提高患者依存性和满意度,促进了三方共赢。

为了让患者就诊更加便捷,该市还统一建设了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信息系统,远程医学会诊、心电监测、临检、影像、病理五大诊断信息系统平台,打造“互联网+”分级诊疗网络,居民可通过身份证和识别二维码完成全程体检,结果自动转入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卫生信息互通调阅。家医可与签约居民、上级专科医生互动交流。信息融合,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

让专家、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基层首诊,家庭医生签约,签而有约才是关键。为此,南京出台措施优化考核方案,围绕基层首诊率、签约居民就诊率、预约诊疗、上门出诊、续签率和居民满意度等主要指标的权重,突出家医团队的工作绩效及居民的综合满意度,探索符合南京医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为了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大业务技能学习考核力度,开展常态化基层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建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和长效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医防融合奠定基础。目前,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谁签约谁负责,谁服务谁得利”的激励机制,每月进行考核,实行数量、质量双轨绩效,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的可及性及满意度。据了解,目前南京已初步建立了家庭四级慢性病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医院、慢性病居民一体化管理模式,让专家、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把病人留在了基层。

南京市卫健委基层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南京将通过政策再倾斜、人才再增加、能力再提升、系统再升级等手段,努力打造有品质的家医签约服务,做实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分级诊疗的“引路人”,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连续、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讯员 吴月华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标签: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跑路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