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工作服赋予她们神圣与伟大的光环,漂亮的燕尾帽时刻提醒着她们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揭开人生帷幕的是她们,拉上人生帷幕的还是她们;她们是给病人带去温暖和关怀的“提灯女神”;她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她们是集勇敢与爱心于一身的南丁格尔;她们是逆风而行、勇赴国难,与病毒赛跑、与死神较量,大爱无疆的英雄儿女!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人,感受她们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及日常的酸甜苦辣。
个人篇
宋 艳:危重症护理一干就是17年
中共党员、主任护师、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二医院外科护士长宋艳,工作17年来刻苦钻研业务,一心扑在护理事业上,目前她娴熟掌握呼吸机、血液净化、ECOM等设备操作,也是医院第一个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野性暴发之初,在病情未明、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举家团圆的日子里,宋艳作为第一批进驻隔离病区的护理总负责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医院收治首例患者开始,她就认真制定规章制度、优化流程规范,每天到3个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巡回查看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指导年轻护士工作,带领团队细致护理病人、观察病情、尽力进行心理疏导,有力保证“轻症患者不转重,重症患者不转危”,为医院“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常工作中,宋艳作为外科护士长,负责ICU、急诊、手术室、供应室、血透室、产房、门诊等多个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为规范科室管理、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宋艳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流程、绩效管理方案,使重症医学科管理逐步规范。
宋艳在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中常常发挥着“主心骨”“定盘星”的作用,多次参与危重患者紧急情况的应急抢救。在急诊工作方面,她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使患者就诊体验明显改善;她加强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特殊科室的质量检查、整改,使专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江苏省医院管理“青年之星”提名、南京医院管理“青年之星”荣誉称号。目前宋艳以第一承担人主持在研课题2项,发表SCI、中华及统计源核心以上期刊论文20余篇,指导护理硕士研究生2名。这些年来,宋艳在繁忙和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才华,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南京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赵俊霞:扎根基层,用激情燃烧青春
位于镇江茅山老区的丹阳市延陵镇卫生院麦溪分院,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经济欠发达,而赵俊霞在这里扎根临床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一干就是30年。
赵俊霞刚参加工作时,医院硬件设施落后,病房环境较差。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赵俊霞因陋就简,创新打造“温馨护理室”,不仅增强了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更赢得当地群众点赞。
延陵镇卫生院从2014年正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院和分院相继成立家庭医生团队,作为分院团队队长的赵俊霞,带领团队走千家入万户,不论严寒酷暑,只要群众需要,她都有求必应。团队先后为5000多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为671人建立了高血压专案,为170人建立了糖尿病专案,并定期上门随访,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面对有困难的患者家庭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居家护理服务。她还经常放弃休息,上门为瘫痪病人采血并指导家属帮助开展康复锻炼、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把健康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赵俊霞主动请缨,一直坚守在丹阳集中隔离观察点,先后服务1500多人。今年为保证居民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赵俊霞再次发挥了党员冲锋在前的吃苦耐劳精神,在接种点,她往往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严格把握接种的每个环节,协助疏导接种人群,做好解释工作,规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流程,确保接种全程安全。
这些年来,赵俊霞用真诚、爱心书写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她曾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得镇江及丹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陆海林:护理岗位上的“特种兵”
陆海林,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工作。11年来,她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女成长为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江南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士、LEVEL II认证呼吸治疗师,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艰辛付出。她说,重症患者就像徘徊在悬崖边上,稍有差错就会跌入深渊。作为一名护士长,平时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非常忙碌,但再繁忙,患者永远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再晚她都要逐一查看患者的病情,多少个寒暑、多少个昼夜,她将赤诚之心和职业操守化作对患者无尽的关爱。她常说,只有守护在重症病人床边自己才能心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没有辜负患者的生命重托。
陆海林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通过LEVEL II认证的呼吸治疗师。新冠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大量危重症患者迫切需要呼吸支持,而小到呼吸道的雾化治疗、气道排痰,大到呼吸机等设备的精准操控,都是呼吸治疗师的责任。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陆海林作为无锡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每日承担着多项工作,包括协助气道清理、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高流量吸氧、吸痰,是距离新冠肺炎患者最近的人。陆海林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通气方案,提供最佳呼吸支持。因此她也被称为战“疫”一线的“特种兵”。她说,白衣天使,是生与死的隔板,这份工作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需要在平凡的岗位坚守,用初心履行承诺。
陈 茜:献涓滴之力,护生命无恙
今年2月9日下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院办收到一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函调信,内容显示该院护士陈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73047部队“十佳军嫂”。
陈茜的丈夫是一名现役军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放弃休假,积极主动参加营区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休假归队战士的隔离工作等。他对陈茜说:“作为一名护士,你救治病人时,要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多少光发多少热。”
后来,在接到医院发出的疫情防控通知后,她立即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院领导经仔细考量,同意她支援宿迁市传染病医院。陈茜说:“作为军嫂,我就应该做好他的坚强后盾,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同时,我也是一名医务人员,更应该冲在最前面,体现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隔离病房里的工作量很大,除了做好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收拾好病人的垃圾、地面消毒、给病人送饭等,身上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护目镜压得她呼吸不畅,头晕、胸闷、心慌难受并没有使她退缩。在疫情和患者面前,她努力去克服、去调整、去适应,每天都以最好的状态和最娴熟的技术护理患者,重复着打针、输液,亦或给患者端一杯水、对患者说声“加油”、透过护目镜和面屏的微笑,都能给患者带来帮助和信心。
当一同参战的兄弟医院护士出现感冒和身体不适、无法坚持当天夜班时,已上了一天白班的陈茜跟护士长说:“大家都很辛苦,我年轻,能再坚持一个夜班。”抗疫第一周期结束后,她再次向院领导请战,共坚守46天,直至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她说:“这46天,将是最难忘的回忆,不仅充实了自己,也结识了一群可爱的战友,感受到了困难来临时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近年来,她先后荣获宿迁市“抗疫天使之星”、宿迁市抗疫先进个人、优秀护士等荣誉。
孟庆亚:从军从医,初心不改
在ICU病房里,他每天都在用精湛的医术和服务与死神较量;在部队军营里,无论是值守训练还是抗灾抢险,他总是冲在最前线;在驰援武汉疫情防控时,他主动请缨,无悔逆行,做守护人民的忠诚卫士……他就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江苏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孟庆亚。
2008年就读于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孟庆亚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入伍号召,应征入伍,服役于武警江西省总队第一支队。2009年江西抚州鄱阳湖大决堤,孟庆亚所在的部队临危受命抗洪抢险,在抗洪抢险的过程中,他随部队先后驰援鹰潭、抚州、上饶三地,连续奋战40多天,完成多项抢险任务。由于表现出色,孟庆亚荣获“个人三等功”。
“退伍不褪色”是每一位老兵对自己使命的延续。返校后的孟庆亚于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进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孟庆亚主动请战,驰援武汉。2月4日早晨7点,孟庆亚和同事进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8西病区。当时病区医疗物资严重匮乏,一夜之间接收进来18位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护理组长的孟庆亚沉着冷静,一边安抚其他护理人员,一边用最短时间进行了分工,逐一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护理方案……短时间内使工作有序进行,为抢救新冠重症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孟庆亚在武汉奋战71个日夜,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因为政治思想坚定、表现出色,在前线“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荣获省“记功”一次,被共青团江苏省委评为先进团员青年。
张文凤:仁爱铸成文,丹心化赤凤
张文凤是高邮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兼医务社工部部长,从事护理工作已有28个春秋,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她热爱的中医护理事业。
平日里,张文凤一直坚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将推广中医护理知识、普及中医适宜技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中药茶包、香囊、艾条、耳穴埋籽……她不遗余力地为患者讲解这些中医护理知识,不辞辛劳地指导院内年轻护理人员,只为患者治病多一分舒适、年轻后辈对中医国粹多一些了解。
在张文凤任职高邮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期间,她牵头举办扬州市级中医护理继续教育项目5次,培养带教基层卫生院护理人员70余名,使得中医护理惠泽乡镇患者,推动了全市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工作之余,张文凤还担负起高邮市中医医院蒲公英志愿者协会会长的重担,3年来,她带领蒲公英团队,积极开展助残助康、中医推广、助医助学、拥军优属、扶贫助困、延伸护理,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我是从业20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去武汉驰援,责无旁贷。”一席肺腑之言,满腔赤诚热血。援鄂期间,张文凤担任医疗队护理组长,兼任扬州市医疗队副队长、院感副组长。身兼数职的她始终战斗在最危险、最紧急、最需要的前线。为了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她带领中医院的护理人员成立了中医护理小组,制定了新冠肺炎的中医健康宣教处方并推广至每位住院患者,教他们中医护理操作和八段锦健身法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这些年来,张文凤先后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功奖励、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护理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团队篇
“互联网+护理服务”精准对接患者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慢病管理、居家养老成为新时期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2020年,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旨在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专业、便捷的居家照护服务。
南京鼓楼医院作为江苏省和南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自2019年5月起,探索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模式,从系统层面上自主研发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南京蔡阿姨是一个胆管癌晚期患者,从2019至2020年,经过长达一年的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疾病仍在进展,疼痛、虚弱让她身心俱疲。蔡阿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在爱人和子女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蔡阿姨的女儿得知南京鼓楼医院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安宁疗护项目后,立即与安宁疗护团队联系。
安宁疗护团队上门对蔡阿姨进行了全面的身体评估,并根据蔡阿姨的需求制定了个体化护理方案。为了防止居家疗护出现爆发痛,安宁疗护团队特别邀请了社区医院医护团队共同上门,在之后蔡阿姨的照护过程中同时安排互联网线上安宁疗护多学科会诊,邀请疼痛科专家共同调整照护目标与方案。就这样,蔡阿姨共申请“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服务6次,在老伴和女儿的陪伴下没有痛苦地离开……
南京鼓楼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现已开设伤口护理、疑难造口护理、居家安宁疗护、糖尿病管理、居家腹膜透析、PICC/PORT维护、静脉采血、更换导尿管/引流管护理、脑卒中康复管理、居家产后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日间手术一体化管理共12个专科项目。“互联网+护理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护理服务创新,精准对接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照护需求,促进了互联网与护理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优质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从项目试点至今,共收案患者1147人,累计服务256人次,推送健康教育累计8319人次,获批省市级课题多项并发表论文多篇,该项目荣获2020年“护理管理创新奖”卓越奖,2020“医惠杯”全国智慧护理优秀案例。
疫苗接种点上践行初心使命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面对国外严峻的疫情形势,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让尽可能多的公众接种新冠疫苗,筑牢免疫屏障,3月底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按上级指示,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组建了一支由临床科室的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的流动疫苗接种队伍。
4月8日一大早,像往常一样,该院12位护士的身影就出现在师范学院体育中心接种点。当天是高校团队来接种,近1.2万名师生员工要完成新冠疫苗第一剂接种,任务相当艰巨。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前来到现场,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布置场地、检查用物、备好记录单、规范防护、登录系统、分发疫苗等……
在现场负责协调工作的是该院儿科党员护士周洁,她曾参加过支援武汉抗疫。“同学,请先到医生那进行询问诊,然后登记信息、扫码接种,最后留观。”“不用紧张,放松。”“接种凭证请别忘了拿,一定要到观察区观察满30分钟再走。”面对大家的各种问询,她有条不紊,耐心地告知到位。一天下来大家腰背酸痛,手指僵直发麻。注射室护士王丹丹还是一位宝妈,孩子只有8个月大,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狠心给孩子断了奶,让婆婆来帮忙照顾宝宝。接种时流程熟练、动作麻利,现场总能看到她娇小忙碌的身影。
在这群可爱的人坚守下,当天实际接种4344人次,得到了师范学院师生的一致赞许。这是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护理团队,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
倾心结对帮扶 逐梦健康中国
68岁的薛老伯脑梗后瘫痪在床,目前长期居住疗养于护理院。他患有糖尿病30余年,因血糖控制不佳,腿部已出现溃烂,久治不愈。最近,护理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签约,苏大附一院护理部针对薛老伯的个人情况,委派了由伤口造口、营养、糖尿病、脑卒中等多个专科护士组成的多学科护理团队,经过科学评估、综合分析,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经过连续多天的专业伤口清创、换药与营养支持,一直困扰薛老伯的难题终于解决了,老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薛老伯的案例并非个案。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促进省医疗护理事业与老年服务事业深度融合,日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与薛老伯所在的苏州天易护理院进行了护理技术服务帮扶签约。苏大附一院将在夯实护理基础、提升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指导与帮助,以切实提升该院老年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水平。
4月23日,首期帮扶指导顺利开展,苏大附一院伤口护理专科团队举办了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讲座,并学以致用,带领护理院护理人员对该院老人实施“地毯式”调研,薛老伯就是团队遇到的首例疑难病例。在跟进薛老伯病例的过程中,附一院护理团队不仅立足问题导向,同时将理论依据与专业技术对护理院倾囊相授。“在此次帮扶活动中,不仅要促进优质护理资源有效下沉,同时要切实提高老年人康养护理服务水平。要将技术教得会、留得下、用得上,使广大老年患者真正受益。”苏大附一院护理部主任徐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