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 | 为“白衣天使”加一些认可与尊重
2021-05-17 12:55: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今天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每年我们总借着这一天向“白衣天使”致敬,感谢护士们的付出。但少有人问,繁重的护理工作之外,护士这个职业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尊重了吗?他(她)们自己又如何在节奏快、压力大、性命攸关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为更好护理病人,她们一直在努力

如果说儿科是医院的“魔鬼科室”,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工作的王玉所在的儿童急诊重症则堪称“魔鬼中的魔鬼”。“最怕120的声音,每次听到救护车一响,就像开‘盲盒’,根本不知道下一个送来的是什么病人。”王玉告诉记者,她每天接触的都是通过各个渠道转来的危重患儿,对护士医疗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之高,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点都不为过。

她刚工作不久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瘦得皮包骨的10岁女童,父母带着她从乡下一路看病到城里,病历攒了厚厚一沓也没得到确诊。在问诊时,王玉注意到女童的父亲随身拎着5升的矿泉水,感到奇怪就多问了一句。没想到父亲说女儿自从生病后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当时我和医生对视了一眼,脱口而出‘测血糖’。”结果不出所料,女孩的血糖已经高到机器无法显示数值,可以初步确诊是糖尿病。

王玉回忆,孩子的父母直接跪在了地上,说没想到困扰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居然来这里不到5分钟就得到确诊。“我之所以一直记得这件小事,因为是他们给了我最初的信心,原来我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别人!”王玉说。

不同于急诊重症科室,社区医院的护士常常会被贴上“清闲”“技能一般”的标签。就连南京市建邺区沙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许芳自己,在到社区医院工作前都是这样认为的。“大家不理解,觉得社区医院不就是打打针,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我自己心里清楚,我还是要用最严格的要求和最高的操作标准要求自己。”

社区医院的护士不单要做综合性医院护士的工作,还要兼顾很多其他内容,是社区居民医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医院不仅承担着老年人健康慢病管理工作,还有妇儿保计免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综合病区,因为人手有限,护士们几乎都是“科科通”。

同样,见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钱淑媛时,她刚刚在培训课堂里下课。不同层次、内容的培训,她每年不知道要参加多少。“我们重症工作的很大一个压力来源就是疾病本身,疾病得发展太快了,而我们没办法100%地认识它,所以只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钱淑媛告诉记者,其实每个科室都一样,大到一种新的疗法,小到酒精消毒的操作步骤,医学不断进步和更新,护士就要不断地学习。

即便这样,护士们也经常感受到来自患者的不信任。“同样一个情况,我来告知患者,患者就会说不要你,让医生过来。”钱淑媛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让她有挫败感的同时,也更提醒她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尊重

和其他几位相比,南京市脑科医院精神科护士汤明文的工作就显得更特殊一些。由于面对的多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病人,她还要时刻提防病人的冲动行为,也曾被意识不太清楚的病人踢过几脚。不过汤明文不太在意,“患者们清醒的时候是很有礼貌的,他们也不是故意的。”

此外,她不仅要给病人打针吃药,还要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甚至偶尔还要做“老师”,带领病人学烘焙、学洗衣,掌握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精神疾病是慢性疾病,很容易复发,在社会上还会受到歧视。作为护士对家属和患者就要更耐心一点,支持理解他们,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汤明文总是能对病人和家属抱有最大的同理心。

反倒是病人的“暖”,会让她记得很久。“一个病人出院时对我说,护士你几句话就让我把一直想不通的事情想通了,谢谢你。”汤明文平时会习惯性地和病人聊天,简单的聊天内容竟然会让病人记得很久是她所没想到的,也正是这些细微的、旁人不甚在意的细节,给她的工作增添了很多动力。

像外人无法理解精神科护士如何和患者相处,也少有人理解在社区医院做护士,不能治病救人,职业成就感来自哪里?许芳很坚定地告诉记者,正来自与病人像家人般的沟通和无条件的信任。

许芳还记得,自己在上门为社区内刘奶奶测血压时,就吃了一个的闭门羹。老人担心她是骗子或是推销人员,连连拒绝。在出示工作证和耐心告知后,老人才逐渐放下戒心。现在刘奶奶成了许芳的“粉丝”,每次到医院来都要叫“小许”来测血压,时间久没见还会一直追问“小许去哪了”。在日常工作中,把每一位病人都相处成家人,多了很多需要牵挂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滋味?

成就感来自每一次尽力而为

钱淑媛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已经第12个年头,依然没办法把自己情绪的变化和病人的安危完全分开。前几年她曾参与抢救一个只有10月龄的孩子,医护全力抢救了一天,最后仍无力回天。“所有人真的都坐在地上,没有力气再动。”钱淑媛总是在反思,我们再早一点、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小孩就能救回来?

在钱淑媛的科室,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我们坚持才看到了希望。

有一位老爷子因为心脏问题在重症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坚持到最后连家属都考虑是否要放弃了。“我劝家属,再等一等,再给医护人员和病人一点信心。”慢慢地,这位患者真的逐步开始好转,现在已经恢复得特别好甚至能自己开车,还到医院来看望过治疗他的医护人员,家属也感慨幸好没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病人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种成就感不是说能通过物质上的奖励得到的,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

汤明文对此也有同感,她刚工作第二年的时候遇到了患者发生噎食,导致窒息、面色苍白失去意识,从没有真正抢救过病人的她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通过学习的海姆立克手法去帮助病人排出异物,在医生来之前就一个人把病人噎住的食物清理出来,让病人恢复了呼吸和意识。“通过这次抢救就真正体会到自己可以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对待病人的耐心和爱心,渐渐变为下意识的职业习惯。她仍记得曾收治过流浪汉病人,病人几年都没有洗澡,头发像“钢盔”一样。剪头发、洗澡,当时20岁刚出头的小女孩,忍着脏和累为病人服务。“刚开始还想这个工作是不是也太服务性质了,但后来慢慢适应,你看到病人这个样子就必须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自我认同,更期待社会认同

在采访中,聊到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学习护理,大家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是因为家里人都在医院工作,有人遵从父母的选择,还有人单纯觉得护士服很好看。

但无一例外的,谈起工作十多年中的苦辣辛酸,有机会重新来过还是否会再次选择护理行业?大家的答案也不出意料地一致:会。

汤明文说如果再选的话,肯定还是会选护理行业。因为不光是她自己,全家人都觉得护士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贡献。“我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工作繁忙也好,与家属沟通不易也罢,她们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逐渐与护理工作达成和解,寻找到了对自我的认同。

这种自我认同有时来自于对自己专业性的认可,就像王玉看到很多危重患儿经过救治活蹦乱跳地出院时,总会鼓励自己“我也太厉害了”“我不要太自豪哦”。有时也来自医生的肯定,医护是一个团队,钱淑媛所在科室的医生就会经常和护士说“你的工作特别重要”,这样互相尊重,才能让工作更好的开展。

更多时候,这种认同还来自家人。许芳的丈夫是一名医生,两人时常在家里交流一些病人情况。两个女儿听到就会觉得爸爸妈妈很厉害,大女儿的愿望是做一名医生,小女儿则每次看着妈妈一脸崇拜,说自己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女儿的话,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同样,她们共同的期待是未来能获得更多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钱淑媛的话或许能做一个很好的注解:“以前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我会说在医院工作。现在我更愿意骄傲地说一句,我是一名护士。”

标签:护士;工作;社区医院
责编:浦琼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