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丨癌症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不能“随意”
2024-07-22 16:1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胥林花 吴梦然 孙骏 孟欣荣  
1
听新闻

“您的治疗已经结束了,一定要记得按时随访复查”。医生常常在癌症患者出院时这样叮嘱。而其中,不少人只记得前半句,忽视了后半句,把随访变成了“随意”。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再检查,往往癌症已经复发或转移,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机会。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张治主任医师遇到不少这样的病人。他经常提醒患者,癌症容易复发和转移,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定期随访千万莫大意!

早期肺癌术后不及时随访,3年后确诊肺癌晚期

确诊癌症时万分紧张,治疗时积极配合,回家后却把医生的叮嘱抛到脑后。70多岁的王大爷(化名)就是这样一名患者,3年前他因早期肺癌在张治主任处接受手术,恢复得很好。出院后第一年按时到医院随访,后面2年感觉越来越好就没把复查的事放在心上。近期因为咳嗽胸闷,再查胸部CT时,发现双肺结节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已经为Ⅳ期肺癌,只能接受全身治疗。

当天张治接诊的另一位老病人陈大叔(化名)则刚好相反。他10年前肺癌手术,术后第4年随访发现转移,及时手术后很快恢复。他虽然平时大大咧咧,好像没把自己当癌症患者,工作生活都没耽误,但是每到随访时间,都会主动和医生联系前来复查。张治说,那些生存期很长的癌症患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不少人出现过复发和转移,他们和陈大叔一样,通过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干预,赢得了黄金治疗时间,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张治医师在手术中

定期随访能够早期发现癌症复发或转移

随访,其实就是癌症患者的定期复查。张治介绍,癌症是容易复发转移的一类疾病。经过治疗后,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不一定会完全被清除,某些部位可能还潜伏着未被发现的病灶和微转移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肿瘤可能再次“兴风作浪”,造成复发或转移。所以说,癌症患者的康复是一场马拉松,出院并不代表着治疗的终结,定期随访则是保证患者不偏离马拉松“赛道”的关键。

通过定期随访,让医生准确地评估当前治疗的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帮助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预警”信号,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置患者居家时遇到的生理、心理、生活、运动等各类问题,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相反,没有按期随访的患者,很难察觉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再来就诊,导致病情延误,往往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晚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癌症患者随访时间有讲究

张治说,癌症的不同分期、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有着不同的复发风险,随访时间也不同。通常大部分的癌症复发都在诊断后5年内,前5年的随访特别严格。他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3年以上,每半年随访一次。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结束后,前3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4-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上,每1年随访一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身治疗结束后,每6-8周随访一次。随访时医生会进行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等检查。张治特别提醒,一旦患者出现症状恶化或有新发不适症状的,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随访前请做好这些准备

很多患者认为医院的电脑中保留病史记录,门诊医师会很容易搜索到自己的治疗信息,两手空空地就来复诊了。其实医生每年要治疗数百个病人,很难精准地记住每位患者的情况;而且大多数患者都经历了综合治疗,在多个科室治疗过,病历资料丰富,医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精确地搜集到相关信息。在问诊时很多患者和家属的记忆和表达不够准确,不仅耽误诊疗时间,还会影响医生的精准判断。张治说,患者随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是详实的病史资料,包括每次的出院小结(特别是最后一次)、病理报告、术后第一次以及最近一次的影像资料等,便于医生迅速全面地了解情况;二是随访信息表,有经验的患者会自己制作随访登记表,动态记录每次随访时间、检查结果、异常情况及处置方法,以便医生做出科学的评估;三是咨询提纲。患者居家时遇到的问题,营养,运动,止痛,用药等方面,随时记录下来,就诊前整理成提纲,医生根据提纲给予精准的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就诊的效率。

通讯员 胥林花 吴梦然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 实习生 孟欣荣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