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作为大陆地区唯一代表受邀参与编写的《2024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美心律学会(LAHRS)专家共识声明:心房颤动的导管与外科消融》(以下简称《全球共识》)在国际权威心电生理期刊《Heart Rhythm》和《Europace》同步正式发表。该《全球共识》为世界范围内房颤消融治疗提供了标准和建议,尤其关注哪些患者该接受消融治疗、如何进行手术、如何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进一步提升全球房颤诊治水平,让更多房颤患者获益。
房颤是最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患者人群约占全球人口的2%。具体表现为心房正常电活动消失,心房无效颤动。在影响心功能的同时,房颤引起的慢血流可导致左心耳及心房血栓形成,一旦脱落会造成脑卒中等严重不良后果。如果将心脏比作房屋,那么房颤的发生好比房间内部电路出现连接不当、电线老化漏电等问题,进而导致电路故障。房颤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旨在寻找心房内引起电路故障的节点,隔绝异常电路,最终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具体操作包括经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内部,采用电生理检查技术对病灶进行定位,接着通过消融导管释放能量消除病灶。导管消融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成功率较高,是维持正常窦性节律及减少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各项指南推荐用于房颤患者的节律控制。
为进一步提升房颤导管消融的手术成功率,陈明龙教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STABLE-SR术式(即“南京方法”)。该术式在窦律下对左房进行高密度电压标测,甄别出真正需要消融的病变区域;在经典的“环肺静脉隔离术”基础上,对这些病灶进行精准化、个体化消融。同时,该团队先后组织开展三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TABLE-SR I、STABLE-SR II和STABLE-SR III),均证实该术式较传统方法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成功率,特别是在老年房颤人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AMA Cardiology》等权威学术期刊。
基于陈明龙教授在房颤导管消融领域的杰出贡献,该《全球共识》编委会邀请其代表中国大陆参与编写。过程中,陈明龙教授不仅组织团队撰写“消融策略”(Ablation Strategy)这一章节,还多次参与全球编写成员的线上讨论。同时,基于一系列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STABLE-SR术式也被此次《全球共识》推荐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
此次更新的《全球共识》是继作为亚太区组长参与编写《2019 HRS/EHRA/APHRS/LAHRS专家共识声明: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后,陈明龙教授再次受邀参与编写国际心律失常消融指南,代表了中国学者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领域的又一突出贡献。陈明龙教授团队将在该领域继续深耕,推动国内、国际合作以及平台建设,从技术层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造福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领域持续发出“中国声音”。
通讯员 蔡铖 王子盾 李佳玮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