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是一种常见而又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很多人一听到“胰腺癌”就为之惋惜,因为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是晚期,预后差、生存率低,所以,胰腺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
腹痛竟查出胰腺癌,发现已是晚期
近日,59岁的吴先生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初期以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并没有在意,某天夜里,他腹胀腹痛加重明显,于是赶紧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就诊。为了排除相关急腹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先生进一步做了CT检查,结果显示吴先生胰腺体尾部占位性表现,考虑胰腺恶性肿瘤,并且胃壁受侵犯,肝脏及腹腔淋巴结也已经出现转移。进一步转诊至普外科,患者肝转移灶穿刺活检明确为转移性腺癌,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朱桂祥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目前只能进行化疗等保守治疗,期望转移灶及肿瘤能缩小,争取下一步手术治疗的机会。吴先生怎么也没想到,普通的肚子疼怎么就变成胰腺癌晚期了?朱主任耐心的和他解释:“其实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这种不典型的腹部症状,比如慢性胃炎、胆囊结石、消化不良等等,但这其中也容易潜藏着危重疾病。”
早期症状不易被察觉,重要的是降低患病风险
胰腺位于我们的腹部深处,负责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调节血糖。朱桂祥主任表示,早期胰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该病致命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肿瘤的增大,一些常见的症状会逐渐出现,包括腹痛、恶心、消瘦、黄疸、背痛、食欲不振等,然而这个时候,疾病往往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再进行干预,预后效果不理想。尽管无法完全预防胰腺癌,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其中,戒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吸烟是导致胰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遗传因素、高血糖、高脂饮食也与胰腺癌的发病相关,因此,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控制体重、多吃水果和蔬菜,还有定期体检,都能对预防胰腺癌起到积极作用。
以下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胰腺的筛查
因为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早期胰腺癌治疗的成功率较高,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和内镜检查等。《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建议,家族有胰腺癌病史、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有家族胰腺癌病史的个体建议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短期内血糖波动范围较大,或新发糖尿病患者有家族胰腺癌病史,一经诊断,就要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而慢性胰腺炎患者建议在40岁开始进行胰腺癌筛查;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通常在50-70岁,建议一经诊断即开始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其中,家族有胰腺癌病史,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筛查;有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根据囊性肿瘤的大小不同,每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筛查,筛查项目一般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A199,同时联合MRI、超声或者CT检查。
总的来说,胰腺癌是一场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生存之战。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可能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减少胰腺癌对健康的威胁。
通讯员 殷舒月 王亚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