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王倩 程守勤)7月22至23日,东南大学第四届“糖脂代谢与创新转化”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内分泌科学界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院士、著名专家学者及代表,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参会,并展开深入探讨。会上,由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创始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门静脉高压中心主任祁小龙教授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内分泌科主任李玲教授共同发起的江苏省“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筛检与干预临床多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祁小龙教授在会上表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临床上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如果不对其进行积极干预,还可能会发展至进展性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终末期肝病。江苏省“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筛检与干预临床多中心项目”启动,也是6月25日由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在全国发起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肝硬化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检出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第一个省域启动项目。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教授介绍,随着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一项全球流行病学荟萃分析显示,一半以上的2型糖尿病人群都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会出现肝纤维化进展,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往往与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与动脉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以及肝内和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因此,及时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疾病、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李玲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脂肪肝在人群中的高流行状态使其与其他慢性肝病并存成为趋势。由于脂肪肝起源于代谢功能紊乱的基础状态,国际专家共识声明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将其作为一种与代谢相关的独立疾病进行积极的肯定性诊断。其诊断标准为基于肝脏脂肪积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组织学、影像学及血液生物标志物证据,同时合并以下3项条件之一: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MAFLD全球患病率为25%,且近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率高达55.5%,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高于代谢健康人群,并且是进一步发展成进展性慢性肝病,甚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预测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然而至今在美国和欧盟尚无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该病。久坐少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膳食热量过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健康饮食习惯与发病率不断增高密切相关。
2022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及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最新指南,强调临床医生应考虑对具有以下任何风险因素的个体进行筛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任何影像学检查到的肝脂肪变性、和/或持续升高的血浆转氨酶水平(超过6个月)。FIB-4可作为筛查工具,FIB-4评分中等或高的患者可能存在晚期肝纤维化,应考虑进行肝脏硬度测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已由王尧主任医师负责成立脂肪肝中心,本研究目的是为筛查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以及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对于肝脏硬度提示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的患者进一步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存在及出血风险,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患者高风险静脉曲张无创预测模型。同时,也将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患者的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特征。此外,分别在 1、3、5、10年随访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伴有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据悉,该临床研究将面向江苏全省,分三个阶段联合80家医疗卫生机构参加,涉及三级医院、区县级医疗机构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推进内分泌科、消化科、肝病科、感染性疾病科、普外科、肝胆胰中心等多学科诊疗与合作,有利于医院建立起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为单位的“一站式”MDT多学科诊治中心,实现各科室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大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总结不同阶段的数据及经验,为政府制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大数据等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