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中冬病夏治调理季”启动 专家:这个季节适合养阳
2022-06-21 08:5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冯瑶 孙茜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冯瑶 孙茜)6月21日夏至节气到来,过了夏至,就到了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天。《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中医认为,此节气阳气最为旺盛,对一些特殊体质、冬季好发疾病、受寒易发证、阳虚阴寒内盛的患者,在这个季节要顺应“春夏养阳”规律,注重调理养生,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未病先防,达到冬季少生病、不生病目的。

新江苏邀请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子凯主任中医师、针灸康复科主任孙建华主任中医师、心血管内科刘健主任中医师、消化科郑凯主任中医师、儿科孔飞副主任中医师进行解读。

辨体质,宜调理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子凯中医主任医师分析,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体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此时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进行施治调摄,顺应自然,顺时而养,寻求阴阳平衡,以达到扶正固本、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四季中,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等最适合在夏季运用中药进行调理。

1、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可进行中药调理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2、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

3、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4、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

5、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

夏养心,宜闲静

心血管内科刘健主任中医师分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旺盛,升腾荣泽周身的季节,黄帝内经称之为“蕃秀”,在这个季节是对应养护人体“心”的好时节,养心不仅限于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天地自然的力量来调补生生之气,长养心气。

1、调情志,静养心

“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晚睡早起,不要对天气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燥,才能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机体正气旺盛滋长的法则。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 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2、慎起居,忌贪凉

夏季日照增加,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劳动,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此时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午休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发生疾病。


饮食调摄,宜食疗

消化科郑凯主任中医师分析,“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主长夏,夏天治脾可防诸病,脾为后天之本,主气机运化,脾胃属土居中焦,人体的心、肝、脾、肺、肾、气血都靠脾胃的化生而得到滋养,脾胃健则五脏安。除了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中药熏洗等,要注意调摄,做到:

1、宜清淡素食,少吃油腻,稍多食苦味、酸味食物,适当摄入辛味、咸味食物,适量进食温热饮食,勿令太饱。夏阳酷暑人体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宜清凉、味薄、易于消化为主。清淡的食物有清热解暑、健脾的作用。

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和过咸食物等。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夏季养心,红色食物最适当,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红滋心,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入心,故而红色食物补气补血。比如:红枣、番茄、胡萝卜、樱桃、红豆、红米、红苹果等。

饮食摄养上应适于寒温。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夏季喝一点姜汤或做菜时加点姜,即可散寒祛暑,增进食欲;又可以解毒杀菌,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夏季炎热剩饭剩菜容易腐败变质,烧熟的菜放置过久,菜中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害。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所以要记住夏季很热,但不要贪凉。

夏季建议多吃冬瓜、西瓜、绿豆、莲藕、醋等。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较多,需适当补充盐分。《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夏季养生既要防止阳气过盛,又要避免寒凉饮食过多而出现寒凉伤阳的情况。如饮用淡盐水等。补充水分,不仅是解渴,还能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

3、慢运动

夏季活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故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宜穴位贴敷

针灸康复科主任孙建华介绍,夏至正是每年养阳护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最佳之时。中医认为,“冬病夏治”是根据《易经》和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内病外治”、“子午流注”等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夏至日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日子,古人认为夏至日“阳气之至极,阴气之始生”。自然界如此,人身也是如此。对于冬季易患病的人来说,本身为阳气虚弱,发展至冬天则会出现阴寒内盛,从而产生疾病。而在阴气伏藏之时就采取治疗措施,“抑阴扶阳”,把“冬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目的。

下列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1、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

2、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脾胃虚寒的人。

3、风湿、骨伤类疾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面瘫、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等表现阳虚寒甚者。

4、亚健康:反复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冬天怕冷、素体阳虚、喜暖怕凉、冬天四肢怕冷的人群;夜尿频多,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5、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小儿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疳积)、遗尿、慢性泄泻等。

患者福利:

为了方便患者夏季调理养生,江苏省中医院从6月21日至9月30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冬病夏治调理季”活动,启动当天亮点多多。

1、6月21日8:00——11:30启动

体质辨识:发放体质辨识表,特殊体质人群登记预约调理。

中药养生茶体验。

八段锦培训:当天上午,医院中医八段锦培训班正式向社会开放,当天可现场报名,培训时间:每周二下午4点至5点,地点:门诊二楼。

中医养生科普视频:播放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科、儿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中医专家讲解的科普视频。

中药调理和穴位贴敷:各诊室。

2、6月21日——9月30日

推出“1+1”服务:中药调理+穴位贴敷

优惠服务:6月21日上午7:10开始,病人可通过省中官网、微信公众号、APP,进入预约挂号系统页面——“其他门诊”之冬病夏治义诊挂号,或现场人工挂号、自助机现场挂号,医院将对前一百名患者每人提供冬病夏治义诊号一次,使用范围为本院非特约专家。

3、三走进活动

医院将组织专家走进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冬病夏治调理季的咨询、义诊、科普活动。

标签:
责编:孙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