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孙茜)告别了前段时间的“速冻模式”,最近南京又迎来了桂花飘香、阳光灿烂的好时光,中午最高气温通常在20℃以上,舒适宜人。专家提醒,霜降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有时甚至超过了10℃,对于冠心病这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旧病复发、症状加重,需要格外重视。
秋冬季冠心病进入高发期
“最近前来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比之前增加了两成以上。不少平时病情相对稳定的冠心病患者也出现了症状反复,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十分危险。”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王令谆主任中医师介绍说。
他表示,近期之所以冠心病高发,与秋冬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大有很大关系。“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甚至痉挛,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其次,老年患者身体抵御力差,秋冬季高发呼吸系统疾病,易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除此之外,秋冬季运动量减少、膳食结构改变以及血压波动水平大等原因,均易诱发冠心病。”
除了心绞痛 冠心病表现多样需警惕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通俗来说,心脏就像我们居住的房子—“两房两室”的结构,有水管(血管)、电线(心电传导纤维)、墙壁(心肌)、房门(瓣膜)等,而冠心病就是房子里的水管出现了问题。因为过多的淤泥水垢沉积水管,导致管腔狭窄,水流减少,从而使得心脏肌肉得不到灌溉而发病。
王令谆主任表示,冠心病早期表现多样,如果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喘、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缓解;劳累、饱餐、寒冷等天气变化、暴怒等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部及肩背部疼痛不适,或连及左手臂内侧及牙齿;突然出现的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伴恶心欲吐;突然出现的四肢或面部水肿;安静时自觉心跳异常,时有心跳过快或过慢;脸部、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颜色异常等症状,就要警惕冠心病的发生。
此外,冠心病还有一些隐匿性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危险因素,出现腹部以上、鼻腔以下等疼痛不适,均要考虑到冠心病存在的可能。如果心绞痛持续十几分钟以上,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未见症状缓解,应当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能,应当及时就医。切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病”范畴,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对“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作了系统描述,为后世治疗提供了丰富经验。
“中医治疗讲求标本兼治。”王令谆表示,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病病理特点属于本虚标实,在心脏功能减弱,气血阴阳不足的基础上,痰浊、瘀血、寒凝、气滞等病变积聚,导致心脏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调补正气”药如人参、黄芪、灵芝等可以推进血液流通,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以防止血液聚集、凝固,通则不痛。
此外,针灸及穴位贴敷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绞痛发作,常用穴位包括心俞、内关、三阴交等。我国传统养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通过锻炼呼吸,调畅情志,调养心神也对胸痹心痛病治疗大有裨益。
要想“护心”,日常注意这几点
秋冬季节,冠心病患者该如何“护心”?王令谆主任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
过油易导致胆固醇产生,过盐会使血压升高,过甜会使血糖升高,故尽量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含铁、蛋白质、维生素和新鲜果蔬、豆类及五谷杂粮。
2、适度锻炼
秋冬季节交替,早晚气温变化较大,血管会有强烈的收缩反应,应该坚持适度地运动,让身体快速地适应寒冷。另外,血管在早晚温度过低的时候,特别容易痉挛,运动最好选择上午9点至下午3点。
3、戒烟限酒
烟中尼古丁对心脏血管及心肌都有损伤,并且吸烟能够使血管收缩甚至痉挛。过量饮酒后心跳过快,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戒烟限酒。
4、调畅情志
情绪波动是心脏病人的天敌,大喜大悲等剧烈的情绪反应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令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因此,生活中注重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5、预防感冒
霜降之后气温骤降,特别容易引发伤风感冒、肺炎等疾病,这些会使得肺功能受到影响,加重心肌缺氧,引发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
6、适当补充水分
秋冬季气候干燥,身体极易缺水,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建议心血管患者平时适当补充水分。
7、坚持服药,定期复诊
冠心病患者应当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防止血液凝固,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定期心内科门诊复诊,切不可自行减药及停药。对于中老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体检,及早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并予以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