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脑梗患者数量激增 专家:时间就是生命,有了症状赶紧就医
2021-10-21 18:0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骏 麻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麻云)秋冬的南京城天气寒冷,温度骤降,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又迎来了“危险季”。近日,记者在江苏省中医院急诊脑病中心(卒中中心)了解到,有不少人突发脑梗(脑卒中)住进了医院。

幸好就诊及时,还在溶栓“时间窗”内

今年60岁的吴先生平时除了有点高血压以外,身体一直挺好的,前两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吃个早饭出门遛遛弯,可没想到还没出门,大概6点半左右,突然整个人左边的肢体,包括手臂、腿部等都没了力气,不受控制,走路也开始歪歪扭扭的,于是赶紧挂了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的号进行问诊前来问诊。神经内科接诊医生为吴先生做了体格检查发现其左侧肢体肌力3级,结合临床症状与病史,初步判断是急性脑梗。即刻汇报上级医生,医院紧急开放绿色通道,送到急诊卒中中心进行抢救治疗,并速查头颅CT、血常规、心肌酶、肾功能等指标。9点50左右,急诊脑病的崔春丽医师迅速为吴先生进行了静脉溶栓给药治疗,疏通血管,目前吴先生状态平稳,但仍遵医嘱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李敏主任医师介绍,“这个患者属于初期脑梗,症状相对较轻,就诊比较及时,在脑梗溶栓4.5小时的时间窗内,如果再稍晚一些就诊,后果不堪设想”。脑梗塞的溶栓时间窗主要是指发病6小时以内,如果在4.5小时以内,可以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如果发病时间6小时之内,超过4.5小时,可给予尿激酶溶栓。对于脑梗塞的患者溶栓治疗,能够及时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代谢,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坏死,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防止并发症、后遗症,减少死亡率。

一个多月突发两次脑梗,最终手术取栓挽回一命

相比之下,70多岁陈大爷的情况显得比较糟心。一个月前,陈大爷在洗澡时突然头昏不适,左边的手脚也不听使唤,变得没有力气,说话也有点支支吾吾,不清不楚的。因为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加上年纪也比较大了,以为只是普通的血压高引起的不舒服,过一会应该就好了,所以并没有当回事。就这样,过了快两天了,陈大爷的症状还是没有缓解,于是赶到了省中医院挂了急诊,急查头颅CT发现是多发脑梗塞。于是赶紧收住入院,住进了神经内科的病房,管床医生对陈大爷进行了头颈部CTA、颅脑磁共振平扫等检查,最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情况十分危急,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较大范围充盈缺损,血管重度狭窄约95%,双侧大脑前、左侧大脑中、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小脑各动脉走行僵硬,有血管内治疗指征,医生建议马上手术置入支架,但患者及家属考虑手术风险问题并没有同意手术,于是经过内科强化治疗后出院。

果不其然,前两天陈大爷正在家休息,突然左边手脚又开始变得没有力气,不听使唤了,口角变得歪斜,整个人说话也变得不利索,吞咽困难,开始犯困。家属见状赶紧把他送到省中医院急诊,经过颅CT平扫+头颈部CTA+颅脑CTP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陈大爷一个月前有急性脑梗死,故未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但发病时间处于机械取栓时间窗内,有机械取栓手术指征,无明显禁忌症,经与家属沟通同意,排除禁忌,行急诊机械取栓+急诊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目前陈大爷状态良好,恢复的不错,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李敏主任表示,“由于中风发病急,轻者在功能恢复上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生活,重者危及生命,导致脑死亡”。脑卒中的“卒中120”判定原则:“1”看脸,是否口角歪斜,不对称;“2”查胳膊,是否单侧无力不能平行举起;“0”听语言,是否表达困难言语不清。只要符合这几项突发症状,就应拨打120及时就医。

开通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微信群、电话随时交流指导

李敏主任介绍,脑梗(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近年来威胁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这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病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50-70岁发病率最高,占发病人数的60%以上,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工作节奏、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上中风的发病年龄已经大大颠覆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脑中风的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

据了解,江苏省中医院医院卒中中心开通24小时急救绿色通道,建立急性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并对社会公布卒中急救电话19951995120,一旦社区发现卒中高危病人,社区医生通过微信群或电话进行交流,医院卒中团队在微信群进行指导,120第一时间将病人送到医院,大大减少院前抢救时间,实现院前、院内及转诊环节无缝连接。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开通闭塞的血管必须分秒必争,不能有丝毫的延误。病人发病后首先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120医生判断考虑为急性脑卒中后,对接南京市卒中地图上相关单位,就近原则,微信或电话联系相关卒中中心。

作为该院卒中中心委员会神经介入专家组首席专家李敏主任介绍说,为了确保卒中患者救治,省中医院卒中中心7*24小严格救治时间窗,120到达卒中中心后,即开始10分钟评估病患,15分钟完成CT检查,10分钟交代病情,在45分钟内即开始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同时将患者信息和检查报告上传至“卒中中心微信工作群”,以判断是否为大血管病变,如为大血管病变,则立即启动介入小组,在30分钟内开始闭塞血管再通的介入手术,从而开通血管,保证脑血流再灌注。

秋冬天气寒冷,需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李敏主任最后提醒,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如果本身已经有脑血管高度狭窄,引起血液粘滞度增加或导致血流缓慢,很容易诱发脑梗的发生。此外,天气寒冷还会加重冠心病、房颤等疾病,造成脑梗。

1、合理膳食:食物多样,饮食清淡,粗细搭配,饮水要充足,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

2、生活习惯良好:适当运动,可以进行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要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长期熬夜等习惯。超重、肥胖者要积极减重。

4、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紧张、焦虑、生气会使脂代谢紊乱。

5、避免压力过大:适当的压力产生动力,过度压力则会造成精神紧张甚至抑郁,不利于健康。

5、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将它们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颈部血管彩超,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发现问题早诊早治;房颤(心房颤动)或者有换瓣手术的患者须抗凝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群,须按医嘱服药,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

标签:
责编:孙骏
下一篇